内部控制流于形式七大表现与六大借口

内部控制流于形式七大表现与六大借口

高顿咨询2024-11-22

内部控制流于形式是指企业虽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但内部控制措施并未得到有效执行,或者执行不到位、较为随意等。

流于形式,若放之任之,不仅对企业管理资源是一种浪费,而且会增加员工对现有内控制度的反感或抵触,还会导致企业经营和管理风险增加!

202411221741020147263.jpg

01

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常见表现‍

1)喊口号、表决心,缺执行!

是不是很常见?尤其是很多企业内部控制启动会上,各层级领导拿着稿子,高举内部控制主义大旗,旗帜鲜明,表达积极配合,积极贯彻,积极学习等等各种决心,但实际到执行时,各种畏难情绪,各种不愿意,各种推脱理由等等,虎头蛇尾现象较多。

2)补台账、补签字、补流程

是不是也很常见?检查内控执行情况,发现台账没有,签字手续缺失,流程没有很好执行等,这些内控缺陷问题要上报上级单位或领导时,要么给你快速把台账、签字手续及流程补充完整,然后说,一些问题能否帮忙删掉啊?报上去的话,太不好看了!

3)形式执行、实质未行

一样很常见!最常见莫过于审批流程签字,很多审批流程经历多个签字部门和领导,实际审批流程执行大概有以下几种场景:第一种,除最后一个签批同意外,前面全是签拟同意三个字!也搞不清楚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第二种,审批内容看都不看,或者扫一眼,就签字了!第三种,跟批,看前面人审批了,我也就签批了。近期在给一家企业内控评价测试,发现合同财税结算条款存在缺陷,比如价格未明确含税还是非含税,合同虽经过财务部门审核,但却未审核出合同条款存在问题,这就属于典型的合同审核流于形式。

4)说一套、做一套、制度放空炮

这个也好理解!内控制度和流程规定的很好,但实际执行的却是另一种情况,实际执行与制度规定完全脱节!制度形同虚设!

5)甲乙丙丁,多重标准

甲、乙、丙、丁代表四种不同的人或情形,其中甲、乙和丙在执行同样的内控流程和标准时,哭着喊着各自不同的特殊情况和遭遇,导致领导给不同人开了不同口子,而丁及其他人却仍然按原有流程和标准执行。原因是因为甲乙丙三类人会哭会闹,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企业里这种情况是否也经常出现?

6)制度一严,执行走样

想必这也很常见。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标准时,搞得很细、很严谨,自个儿还很有成就感,但到执行时,这个部门喊着影响业务效率,那个部门说情况变化了,制度不适应了等等。结果流程本来设计需要五个步骤走完,这个部门四个步骤可以走完,那个部门因为什么理由三个步骤就可以走完,一切业务部门方便为宜!

7)铤而走险,恶意违规

明明知道不按照规矩或标准执行,有问题、有风险或者说是违规!无奈,架不住各种诱惑,而且心里还暗示,就违规一次,也没有其他人知道,或者给点知道的人一点好处打发下,侥幸心里作祟,有了第一次,还会有第二次,终究还是败给了人性的恶!

02

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常见借口‍

1)时间太紧

通常是在紧迫的截止时间压力下,员工会忽视内部控制流程,以求快速完成任务。经常变成以牺牲质量换取速度,结果是欲速则不达!

2)影响业务

有时,员工认为遵守内部控制流程会妨碍业务灵活性和效率,尤其是在需要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情况下。这种观点认为,严格的内部控制可能会限制业务部门的行动能力,进而影响业绩。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往往也成为业务部门不执行内部控制的挡箭牌,其实不是内部控制流程妨碍业务灵活性和效率,而是内部控制设计本身不合理。

3)变化太快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会觉得现有内部控制流程跟不上变化步伐,认为会成为企业取得业绩的绊脚石,进而选择忽略或简化这些流程。这种借口其实是忽视了内部控制流程适应性和灵活性的一面,关键是设计以确定性的内部控制规则应对外部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

4)资源不足

经常听到的借口类似这种,如果要按照内部控制要求执行,除非你给我再安排几个人手,否则我做不了!而企业也不可能就轻易答应,结果,就因为这些借口,导致控制措施的执行不到位。

5)人员不行

员工的胜任能力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的基本条件之一,员工的能力和素质存在问题是导致内部控制执行效果欠缺的主要原因,很多企业缺乏对员工开展必要的培训或授予专业知识来执行内部控制流程。

6)情况特殊

此借口通常用于解释为什么在特定情况下不能遵循标准流程。例如,可能认为某一事件是一次性的或独特的,因此不需要遵循常规的内部控制措施。

点击查看更多

相关内容推荐

索取:《2022年课程体系计划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