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的税收管理应该要怎么做

企业融资的税收管理应该要怎么做

高顿咨询2024-06-06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持各项业务活动。这些资金的来源有多种选择,包括权益性投资、债权性投资、混合性投资以及业务往来过程中的资金占用。

因此,企业需要根据自身需求和情况选择合适的资金来源,以确保资金充足、稳定,并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02406061808550161378.jpg

企业融资现状及需求

近年来,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融资已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融资需求尤为迫切,但融资渠道较为有限,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 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1) 缺乏抵押品。中小型企业往往资产规模较小,难以提供足够的固定资产作为银行贷款的抵押品。相比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资产可供抵押的范围较小,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们获得银行贷款的能力。

(2) 财务管理不健全。中小型企业自身的财务制度往往不够完善,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难以得到银行的认可,这增加了银行审批贷款的难度。

(3) 信用记录较差。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其高管或法人个人往往缺乏良好的信用记录,这使得银行难以准确评估其还款能力,从而增加了审批的风险。

(4) 审批时间长。中小型企业在申请贷款时,通常需要提供大量的财务报表、经营数据等资料,审批流程较为复杂,审批时间较长,这给企业的资金周转带来一定压力。

(5) 融资成本高。由于上述种种原因,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风险评估较高,为此要求提供更多的担保条件,并提高贷款利率,导致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大幅提高。

● 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排序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中小企业最迫切需要的融资方式依次为:银行借款、债券市场、政策性贷款、民间借贷、股票市场、风险投资、融资租赁和创业投资基金等。可以看出,传统的银行贷款仍是中小企业首选的融资渠道,但同时也反映出中小企业迫切需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减轻融资压力。

主要融资渠道及其特点

● 银行融资

银行作为传统的融资渠道,在为企业提供融资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还款来源。银行会重点关注企业的资金来源是否稳定、可靠,能否保证按时还本付息。

(2) 还款能力。银行会审查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盈利能力、现金流状况等,以评估其偿还贷款的能力。

(3) 资产可变现性。银行关注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尤其是固定资产,以此作为贷款的担保。

(4) 行业发展趋势。银行还会结合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前景,来综合评判其还款能力。

银行常见的金融产品包括流动资产贷款、应收账款保理、固定资产贷款、票据贷款等,其目的都是通过金融杠杆来放大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 债权融资

除了传统的银行贷款,企业还可以通过其他债权融资方式,主要包括:

(1) 担保融资。企业通过第三方担保机构提供担保,获得融资机构的贷款。相比直接融资,担保融资较为稳定,资金通畅性也较强。

(2) 小额贷款。近年来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快捷灵活的融资渠道。但小额贷款的成本相对较高,一般仅作为企业临时性融资的补充。

(3) 债券发行。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等方式直接融资。这种融资方式相对稳定,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等级要求较高。

(4) 其他。企业还可以发行信托产品、资产支持证券等方式筹集资金。

与担保融资相比,小额贷款具有提取方便、速度快的优势,但其成本较高。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小额贷款更适合作为临时性的融资手段。

在进行债权融资时,融资机构通常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的公司架构是否清晰、财务数据是否真实、管理机制是否健全,以及企业的产品服务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

● 股权融资

与债权融资相比,股权融资具有一定的特点:

(1) 融资方式较为多元化,包括私募股权、风险投资、上市融资等。

(2) 企业需要放开心态,适当稀释股权,吸引外部资金。

(3) 股权架构的设计尤为重要,需兼顾资金引入和控制权维护。

(4)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还需关注股权比例与市值的关系。

可以看出,股权融资相比债权融资,对企业股权结构和管理机制要求更高,需要企业主管放开心态,适当降低对控制权的执着。

融资决策的考量因素

● 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相结合

在进行融资决策时,企业应该遵循"由内而外"的顺序,即先充分利用内部资金,再考虑外部融资。

内部融资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暂缓现金分红、发放股权激励等方式,盘活内部资金,减轻外部融资压力。

外部融资方面,企业可以依次选择银行贷款、债券发行等方式。通过内外结合的融资策略,既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又可以合理控制融资成本。

● 融资决策的五大要点

(1) 融资总收益大于总成本。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前,应该对预期项目收益和融资总成本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总收益大于总成本。

(2) 融资规模要量力而行。企业并非越多融资越好,而是要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和承受能力,确定适当的融资规模。

(3) 选择适当的融资时机。企业应该把握好融资的最佳时机,即在资金需求较为紧迫时再进行融资,而不是过早或过晚。

(4) 尽量降低融资成本。企业应该比较各种融资方式的成本,选择成本最低的渠道,同时还要关注税收因素对融资成本的影响。

(5) 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在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之间寻求最优平衡,是一个需要反复权衡的问题。

综上所述,企业融资决策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以期达到融资总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融资利息的税收管理

在企业融资过程中,利息支出作为一项重要的成本支出,其税务处理也需要企业高度重视。根据相关税收法规,企业利息支出的税前扣除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 非关联方利息支出

(1) 非金融企业向金融机构(如银行、信托公司等)借款产生的利息支出,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全额税前扣除。

(2) 如果非金融企业之间相互借款,产生的利息支出应当参照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确定,在此范围内可以税前扣除。

● 关联方利息支出

(1) 关联方借款应当符合税收法规规定的债资比例要求,即非金融企业的债资比不得超过2:1。

(2) 关联方之间的借款利率应当符合独立交易原则,企业需要提供相关的同期资料作为证明。

(3) 关联方实际缴纳的税款不应高于境内关联方,以防止利用关联方借款进行利润调整。

● 集团内部统借统还

(1) 集团内部公司之间实行统借统还的,如果向集团内部子公司收取的利率高于向外部借款的利率,则差额部分不可税前扣除。

(2) 如果集团内部公司向子公司收取的利率高于向外部借款的利率,则应当就差额部分全额缴纳增值税。

● 自然人借款利息

(1) 企业向股东等关联自然人借款产生的利息支出,可以参照同期同类贷款利率在税前扣除。

(2) 企业向其他自然人借款的利息支出,需要同时满足"真实合法"和"与生产经营相关"两个条件,才能税前扣除。

(3) 出资不足部分产生的利息支出不可税前扣除。

总的来说,企业在进行各类融资时,都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税收规定,合理控制利息支出,以确保融资行为的合法合规性。同时,企业还应该全面了解各类融资渠道及其税收要求,科学制定融资决策,合理配置资本结构,最终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在企业上市的过程中,财务工作量占上市工作总量的60%,并且企业的财务合规程度,关系到企业能否顺利上市。

财务总监作为企业的核心高管,对企业的发展和上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仅要求企业的财务总监具备较高的财务水平,还需掌握企业上市等资本运作内容。

高顿M云,畅学海量财税课程,体验多维度培训管理功能,点击此处,立即免费试听

202404181728230185943.jpg

点击查看更多

相关内容推荐

索取:《2022年课程体系计划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