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是财务部每个月都要完成的重要工作,但它与会计核算完全不同,没有标准的规则或指引,更多是依靠财务人员自身积累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职业判断。所以,对于一些刚接触财务分析的人来说,需要思考怎样开展分析工作以及怎样发挥财务分析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遭遇一些问题,同时也会忽略一些能够提升财务分析价值的关键,这些都将会对财务分析的效果产生影响。
1
问题一:财务分析为谁而做?
财务分析的核心是分析的内容,企业每个月的经营活动都会产生大量的财务数据,哪些需要进行分析?这是解决财务分析内容的关键。但内容并非是由财务来确定,我们出具的财务分析报告,不能只包括“我”认定的重点,而是需要明确财务分析报告的使用者想要看到哪些内容,也就是使用者的需求。
财务分析的作用是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辅助和数据支持,那么企业的管理层就是财务分析报告的主要使用者。这里对管理层的定义是广泛的,不仅仅包括老板,还可能包括各部门的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关键数据指标的责任人等,需要收集使用者的需求来确定财务分析具体包含哪些内容。
例如老板需要看到各销售部门的业绩完成情况,而各销售部门的负责人需要看到每个销售人员的业绩完成情况,那么财务分析报告中针对业绩完成情况的数据展示就需要提供各销售部门以及销售人员的明细。如果是在中小企业,老板可能也无法明确提出自己的需求,这时就需要通过沟通来挖掘需求。例如从企业当前的整体经营情况入手,从收入、成本、费用数据开始沟通,在沟通中老板会提出一些问题,根据问题也可以总结出对财务分析的需求。
例如企业目前收入出现下滑,老板就会想知道是哪些客户收入下滑或者哪些客户出现流失,依照这个需求就需要将收入拆分至客户维度,通过对老客户续约、新客户签约、客户流失等情况的展示和分析,来挖掘收入下滑的原因,为老板的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除去上述对于财务分析报告使用者需求的满足,财务分析的内容还可以从企业的“当务之急”角度进行考虑,也就是企业目前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企业资金紧张,就需要对资金进行分析,包括对存货周转、应收周转、资金支出的分析以及对未来一定期间的资金预测。综上所述,决定财务分析内容的不是财务能给什么,而是需要把握使用者想看什么和目前急需解决什么。
2
问题二:财务分析不等于财务报表分析
虽然我在文章中将分析称为财务分析,但对财务分析的定义不能仅仅局限于财务报表分析,而是以财务数据为切入点的经营活动分析。
在这种定义下,进行分析时就不能将视角局限于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即使依托财务框架进行财务相关指标计算,也需要通过分析对数据进行加工,令计算结果能够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
想要达到这种标准,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跳出会计科目及财务报表的定义,按照业务的真实情况对数据进行重新归类整理,以此为基础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层层拆解,得到想要的明细数据,在分析的过程中可能还需要加入其他相关的非财务数据进行对照和辅助,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
例如市场营销部在短视频平台进行广告投放,因为部分合作方是个人所以没办法提供发票,金额较小所以市场营销部使用部门备用金先行支付,然后提交对应金额的餐饮费发票申请报销。我们先不考虑这样处理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事实上这类情况在一些企业很常见,在会计核算时会按照发票项目将这部分费用计入到招待费,但实际上应归属于营销费,在财务分析时就需要将费用按照业务实质进行调整,避免影响财务判断。
而拆解数据的规则,也并没有具体的规定,而是依据想要获取怎样的明细数据进行判断。例如对于收入的拆分,可以按照产品类型、事业部、项目、客户等维度进行分解,还可以将客户继续按照合作期限、地域分布、客户所属行业等继续拆分,直到找到财务分析所需的明细数据。在这个数据拆解的过程中,不仅使用到财务数据,还需要其他经营相关数据的辅助,客户的基础信息以及合作信息、项目信息及执行情况等都需要从业务端系统中导出或是由相关部门负责提供。
财务分析需要将财务数据与业务活动相结合,非财务信息的加入能够帮助我们看透财务数据的异常变化,从而找到影响企业经营的关键。
3
问题三:财务分析报告,什么时候做完什么时候提报
在进行财务分析之前我们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财务分析是基于已发生的经营活动形成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的分析,是一种对历史数据的分析。这就造成了财务分析本身就丧失了一定的时效性。如果过于轻视分析工作,没有制定明确的财务分析报告提交时间,或是过于重视财务分析,导致分析内容过多或模版设计过于复杂,数据处理和分析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无法在设定的日期前提交报告,两种情况都会令财务分析的时效性丧失得更加严重。
所以需要制定合理的财务分析报告提交时间,太早则报告编制太仓促,可能出现错误或内容缺失,太晚则无法及时为管理层提供支持,建议财务分析报告的提交时间最晚不要超过每月的15号。
除了在提报时间上尽量弥补时效性丧失的负面影响,也可以通过增加财务预测作为补充,以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来对未来一定期间的经营作出预测,也能够有效地降低时效性丧失的影响。财务预测一般是对未来三个月的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进行的预测,从中能够看出当前的经营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继续发展下去会给企业造成怎样的结果。例如按照当前客户流失的状况来看,未来三个月内会出现某些大客户合同到期不续约的风险,这种情况将会给收入、成本、利润带来怎样的变化,利用预测数据来强调财务分析中发现的问题,能够引起管理层的关注,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4
问题四:只做分析,未见输出
财务分析报告编制完成后邮件发送给管理层,这项工作是不是就完成了?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因为缺少了关键的输出环节。输出不仅是将报告文本进行发送,还需要针对分析报告中的关键信息和关键问题进行沟通。将数据归集整理进行加工和分析,然后通过内容信息的传递和关键问题的沟通进行输出,最终才能达到辅助管理层决策的目的,发挥财务分析的价值。
沟通可能是一对一的沟通,也可能是通过经营分析会议进行沟通,无论是哪种沟通方式,沟通的内容都是围绕分析中发现的经营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的。沟通可以消除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差,财务能够有机会向各部门灌输财务知识,令各部门具备基本的财务意识和风险意识,同时财务也能收集到各部门对于财务工作以及分析报告内容的需求和建议,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改善。
通过沟通能够向管理者和各部门提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用量化数据来直观展示影响造成的结果,最大程度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加快问题解决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减少企业可能承担的损失。
由此可见,财务分析报告编制后的输出环节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在财务与管理者及各部门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方便信息传递以及问题的解决。
5
问题五:花心思寻找通用模版
财务分析需要结合企业的战略以及业务模式来搭建模型,分析的重心需要将财务与业务进行有效地融合,也要适应企业目前的发展阶段,同时还要考虑财务分析中存在的时间和成本效益。
企业的战略决定业务的发展方向,也指导着财务部门的总体规划,需要结合战略目标来确定财务分析工作的定位;分析的内容不仅包括具有财务专业导向的数据指标计算,还需要结合业务活动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企业的发展阶段也决定了财务分析的重点,例如初创期企业最关键的问题是资金,财务分析可以考虑围绕资金进行,进入成长期后,收入的增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财务分析的内容就需要增加关于收入变动的分析以及客户情况分析;财务分析模型设计过于复杂,所需的数据无法人工进行归集,需要企业额外购买系统或软件进行处理,这样就增加了成本,需要考虑增加的系统和软件是否真的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或者由于报告内容过度追求全面,导致财务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来进行数据处理和加工,但实际上这些内容并没有太多人关心,需要避免这种成本效益低的情况发生。
每个企业由于所处行业不同、业务模式不同、面对的经营压力不同、组织架构不同、管理方式不同等,财务分析的重心都是有区别的,需要财务人员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搭建财务分析模型,考虑怎样能够更加简单直观地进行数据展示,便于不具备太多财务专业知识的人理解。所以,不存在一套模版可以在所有企业通用的情况。与其花费时间来寻找所谓的通用模版,不如利用这个时间来多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业务信息,为企业设计定制化模版,即使最初的模版看起来比较简单,随着分析工作的不断深入,会对模版进行调整和完善,最终令其转化为自身的经验,提升财务专业水平。
想要做好财务分析工作,就需要财务人员多想多尝试。多想是指财务人员需要对企业经营抱有好奇心,想要去了解企业的业务、产品、流程等,能够针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或关联性的联想,积累对行业的基本认知和业务知识;多尝试就是需要财务人员在思考的基础上,将问题转化为财务模型,收集相关数据来观察其变化,从中尝试找到问题的答案,即使这次的尝试不成功,无法从数据的变化中发现规律,也能够得到相应的经验积累。不断地思考和尝试,能够帮助财务人员提升财务分析水平,开阔思路,推动财务思维转化为业财融合,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高顿M云,畅学海量财税课程,体验多维度培训管理功能,点击此处,立即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