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与信披要求

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与信披要求

高顿咨询2024-03-07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和信息披露要求对于公司的财务透明度和投资者的决策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更好地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加强对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和信息披露要求的研究和实践,对于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作为公司的管理层,如何从财务报表中提取有用信息以对公司经营状况进行判断,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接下来将从现金流分析、毛利率分析、盈利质量评估、竞争格局判断等关键方面,讲解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

202403071806060150875.jpg

(一)现金流为王,关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公司的生存和发展,现金流是最重要的保障。现金流主要来源于三大类活动:

1.经营活动现金流入

这是公司通过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所产生的现金流入。它具有“造血”功能,能让公司自主、持续地获得现金流。这种现金流入属于良性现金流。

2.投资活动现金流入:

这主要是公司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入。也可能来源于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等。这部分现金流入有利于公司获取发展所必需的资金。

3.筹资活动现金流入:

这主要来源于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以及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等。这类似于向公司“输血”,在公司遇到困难时起到救命的作用。

这三种现金流入,都需要保持适度平衡。如果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长期为负值,而公司利润状况却很乐观,这样的反差就需要引起警惕。因为可能存在财务造假的情况,公司通过虚构利润数据来达到某些目的。

分析现金流时,重点要关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它能反映一个公司真正的经营实力。现金流充裕通常意味着公司实现了良性循环:通过经营活动获得现金流→获得现金后进行再投资→投资获得收益→最终反过来提高经营能力和现金流。而现金流不足则隐藏着很多风险,企业生存会因为无法持续获得现金而面临危机。

所以,作为公司管理层首先需要关注的财务报表就是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能反映一个企业生成和使用现金的能力。其中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是重中之重,它体现的是企业本身通过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现金净流入。如果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连续几年呈负数,则企业的经营实力和盈利前景都令人堪忧。这时就要采取措施改善公司的经营活动,增强其现金产生能力。

(二)多角度分析毛利率的合理性

毛利率是财务报表的重要指标之一。公司销售产品在扣除销售成本后的利润占营业收入的比率,就是毛利率。它既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效率,也反映了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和议价能力。

分析毛利率变化的合理性,可以从多个维度展开:

1.根据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毛利率变化的原因。

判断新进入者对毛利率的影响如何?供应商和客户的议价能力是否改变?替代品对产品定价的影响如何?五大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如何?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最终导致毛利率的变化,我们需要进行全面评估。

2.分解毛利率下滑或上升的原因。判断是由于销售价格下降所导致,还是成本上涨的问题?价格变动是否与公司低成本战略等存在冲突?成本上涨是由于供应商议价能力增强,还是公司内部管理能力下滑?

3.与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毛利率的高低是否符合所处行业的正常特征?严重偏离行业平均水平需要引起重视,判断产生偏差的原因所在。

4.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无论行业内具体情况如何变化,毛利率只要与历史数据基本保持稳定,就说明公司具有稳定的定价权和成本控制能力。如果发生异常波动就需找出原因。

毛利率如果出现异常变化,还可能会导致相关费用发生失控。例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同比出现大幅上升,这就需要我们关注原因。判断这种费用增加是否也与毛利率变化存在某种关联。如果毛利率被不合理压缩,那么为保证利润指标,企业往往会在其他方面进行日常性支出的删减。这种删减对企业中长期发展的危害远比毛利率下滑更大。

(三)评估盈利质量,分析经营活动现金流与利润增长匹配情况

我们在判断企业盈利能力时,不能简单地看一下利润表的最终数字。更为重要的是要分析利润的质量如何。高质量的利润应当是建立在公司真实的经营基础上,并且能产生与之匹配的经营性现金流入。

具体来说,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的匹配情况:

1.应收账款余额增加速度与销售收入增长是否匹配。如果应收账款余额增加远高于销售收入的增长,那么就说明存在账上销售的情况,即利润增长并没有带来实际的现金流入。

2.经营活动现金流与利润增长是否匹配。如果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而利润状况却在持续改善,那么这种反差就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如果企业利润状况持续向好,收入和资产情况都在增长,但是经营活动却无法产生匹配的正向现金流。根据把握的会计确认原则和匹配原则,这种情况通常意味着企业的利润增长存在质量问题。存在通过不合理的信用政策扩大销售来虚增利润的可能性。如果不及时调整,最终会埋下经营风险。

另外,分析利润质量时还需要检查其他应收款的变化情况。这其中是否存在关联方资金占用的情况也需要关注。

(四)竞争格局决定毛利率和费率,需要深入分析

按照波特五力模型,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质量,与行业内的竞争格局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可以从竞争者分析和上下游议价能力等方面展开:

1.分析主要竞争对手最近几年的经营状况和盈利指标,判断行业整体是否在增长,或者面临衰退,这能给我们带来宏观判断。

2.统计公司前五大客户和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或销售额比例。判断在价值链的上下游,企业的议价能力和依赖性如何。议价能力强,依赖性低,有利于提高盈利能力。

3.关注主要客户和供应商的集中度,以及最近几年的采购额或销售额变化趋势。判断公司是否过度依赖于主要的几家大客户或关键供应商,从而削弱了议价能力。

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游依赖性和议价能力评估结果,进一步判断毛利率升降的合理性;评估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水平的合理性;评估信用政策调整的必要性等。最终判断公司的盈利质量和经营风险。

二、财务报表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

这关系到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和公司自身的持续经营能力。下面我们就信息披露应关注的几个基本原则进行讨论:

(一)第一原则:不要低估资本市场的识别能力

很多公司在财务报表披露中,总喜欢低估外部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判断能力。认为通过违规操作、选择性信息披露、数字造假等手段可以隐瞒或淡化企业真实经营状况,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

这种假设是不现实的。随着法规监管越来越严格和完善,投资者和机构的警惕性也在不断提高。一些看似很隐蔽的违规操作,通过模型和比较分析同样可以被识别。所以企业决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而应严格按照监管机构的各项规定要求进行信息披露,最大程度地还原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

(二)第二原则:明确披露财务信息,避免模糊表达

很多公司在披露信息时,喜欢使用含糊不清的表述方式。比如对一些重要财务指标的变化原因简单地用“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这类空洞句式带过,而不做具体明确的分析;对可能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只字不提等。

这种做法是令投资者无法理解企业真实情况的。作为负责任的企业,在财务报表等信息披露文件中,都应使用明确和准确的词汇进行描述,避免使用易产生误解的表述,最大化地提高披露信息的可理解性。这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判断企业价值。

(三)第三原则:不做业绩虚构,杜绝财务造假

业绩虚构和财务造假可能带来的破坏性后果是长期的和难以弥补的。它不仅违反商业道德,也有悖于企业的社会责任。短期通过数据造假获取一时利益,但埋下了无穷无尽的法律和信任风险。

所以企业切不可贪图眼前小利,而肆意进行业绩增长造假、利润数字虚构等行为。这无异于饮鸩止渴。作为公司管理层,我们有责任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审计监督来杜绝这类行为的发生,确保企业健康快速地成长。

(四)第四原则:如实反映经营情况,不做数字平滑

在信息披露时,也经常看到公司利用各种手段,对利润数字进行抹平处理。例如通过确定损益项目的时点,将利润在各个会计期间进行平滑。目的是为了让利润或其他核心指标保持稳步增长,向投资者展示公司稳健的盈利趋势。

但这种做法同样违反了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基本原则,它扭曲了投资者对公司真实盈利水平的判断。作为负责任的披露主体,公司应如实地反映其经营情况,不进行任何利润数字的处理或篡改。这才能让投资者清楚看到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起起落落,对其价值做出公正的评估。

(五)第五原则:主动披露更多信息,不只限于最低要求

按照监管的要求,公司需要披露的财务报表信息是有明确范围的。但仅仅停留在这些强制性披露信息的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公司要主动披露更多信息,这才能让投资者全面了解公司情况。

主动披露的信息可以包括: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经营环境变化对公司的影响、新产品研发情况、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完善、生产经营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等等。这些信息可以让投资者更好地判断公司的投资价值。

(六)第六原则:确保审计的全面性,不仅满足最低要求

很多上市公司都将审计范围限定在监管机构提供的最低要求内。这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也降低了审计结果的参考价值。

上市公司应建立全面、完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并确保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范围和审计程序更加充分、合理。保证对企业核心业务和重要子公司都能够实现有效的审计监督,使审计质量不断提高。这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有利于长期健康发展。

(七)第七原则:财务报表信息披露要有远见

信息披露要为投资者提供及时、全面和准确的会计信息,使他们能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需要公司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有远见和预判力。

如果公司内部判断或预计某些事项可能对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哪怕这些事项目前看来影响并不大明显。也应在财务报表的披露信息中予以充分说明。这对投资者判断未来很有帮助。

具体来说,一旦判断未来几年行业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必然影响公司盈利模式、毛利率等。那么这类判断都应在财务报表的披露信息中反映出来,让投资者有所警惕和准备,这才是负责任的信息披露。

三、建立信息披露质量的自我评价体系

公司不仅要按照监管机构的要求进行信息披露,也要建立信息披露质量的自我评价

体系。以确保披露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查:

(一)经营战略和经营结果是否匹配

公司在年度报告等文件中,会对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做出描述。这些描述是否与实际的经营结果相匹配,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

如果公司描绘的战略和计划过于美好,体现出领先同行业的判断。但实际盈利数字和现金流却大幅低于平均水平。那么这种反差就需要警惕,判断披露的信息是否存在夸大成分。

另一方面,如果企业连续几年业绩不佳,但每年所披露的发展战略和计划都很乐观和积极。这也易引发投资者的质疑,判断企业在信息披露时是否存在选择性。

所以,经营战略、计划与最终实际业绩,这两个部分必须要匹配。战略制定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避免空想式的描绘。这才能让外部判断企业判断能力和披露质量。

(二)会计政策变更是否得到合理解释

会计政策是编制财务报表和反映财务信息的基础,其变更必然会对报表产生影响。那么,这种变更是否是基于合理判断做出的,及时进行了披露也是判断报表质量的一个标准。

具体来说,判断会计政策调整是否基于以下原因:行业环境或市场变化、国家政策调整、公司经营模式转变等客观情况。如果是,那么调整是合理的。

如果调整仅仅是因为这年公司业绩出现大幅下滑,所以需要通过变更某些会计政策来达到减损的目的。则这种主观性很强的调整对公司的实际情况作了掩饰,难辨真假,应警惕这种披露习惯。

(三)经营业绩的大幅波动是否合理解释

无论外部环境还是公司内部控制,都不可能做到100%稳定。所以公司的经营业绩在一定幅度内的波动是正常的。如果这种波动有明确的、可以理解的原因,都是可以接受的。

关键看这种业绩波动在年报等文件中,是否做出了清楚、合理的解释。如果只是简单地用一句“多种因素影响”这样的空泛表述带过,那这种解释就显得不负责任,也让外部无法判断这种波动的合理性。

具体来说,业绩波动的原因解析可以从宏观经济、行业景气变化、市场竞争、经营决策调整等多角度进行。只要解释清楚波动的原因,让投资者可以理解、信服,那么这种业绩波动也不算是一个污点。相反,这些逆势的考验往往能让企业积累更加宝贵的经验,也是持续成长的动力。

(四)主要业务和地区的财务数据是否做到披露

对于多元化运营的企业,其不同业务板块和地区的盈利能力往往有差异。是否做到对这些不同 “子公司” 的经营数据进行了独立披露,也关系到信息透明度。

如果企业通过整体数据计算各类财务指标,掩盖了业务和地区之间的差异。那么外界就很难判断企业实际上权衡不同业务和地区的经营策略。也无法评估某一特定业务或地区真实的盈亏状况。这无疑增大了投资者的判断难度。

所以,公司有责任对重要子公司和主要地区的经营数据,进行单独列报。哪怕不同板块和区域的业绩出现了反差也无需避讳,要通过数据还原真实情况。这对投资者判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五)信息披露是否“好坏消息一视同仁”

信息披露的目的是展示企业全部真实情况,而不仅仅是好的一面。所以企业披露时必须秉持“好消息坏消息一视同仁”的原则。避免只披露信息的亮点,而掩盖企业发展过程中也必然存在的一些困难或不足。

具体来说,如果公司披露时只强调了产品销量、利润率等正面的消息,而对因经营不善造成的现金流紧张、业绩亏损等情况绝口不提。这就构成了选择性信息披露。外部投资者很难对企业全貌做出判断。

作为负责任的信息披露主体,企业管理层有义务通过年度报告等渠道,不论是展示公司取得的骄人业绩,还是讲清因内外部环境变化而遇到的难题。不“隐忧扬喜”,这才能让投资者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做出公正的评价。

以上构建的自我评价体系,可以让公司清晰知道在信息披露时自己存在哪些不足。从而及时采取措施提升信息披露质量,确保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这对于降低被监管部门处罚的概率,维护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信誉度也大有裨益。

点击查看更多

相关内容推荐

索取:《2022年课程体系计划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