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2021年5月21日,前滴滴出行副总裁,现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首席财务顾问付军华老师在《数实共生 预见未来》财务数字化峰会上的发言节选。作为滴滴数字化财务系统的主要搭建者,付老师用滴滴的2个有趣案例,以小见大地体现出数字化财务思维如何与业务紧密结合。有兴趣听到更多财务数字化与业财融合相关案例的小伙伴,可预约26日我们新一期的数字化峰会直播。付老师的发言也将在直播中为大家回放。
我想说明,不光要关注收入结果指标,也关注业务动因。一个典型的模型,to C的企业肯定都知道,叫aarrr模型。
我们过往财务可能只关注最下面那一行——收入。但是当你的数据量你连接了业务之后,你有超大信息之后,你是可以看什么?看动因。
动因是什么?从用户开始,我从拉新获取用户,到用户来的时候怎么激发活跃。
你可能会发现,一段时间你不用滴滴,它就开始给你发券了,因为要激发你活跃。然后你不是滴滴用户,就给你发券,然后拉新。
当然现在拉新可能比较少了,主要是怎么去激发活跃和提高留存。这都要去看每一步,怎么去实现这个漏斗,不同阶段带着指标去看。
我们不光是看结果指标,还去看动因指标。到底因为什么我的收入少了?是拉新减低了,还是我的活跃度不够了,还是用户流失的多了?那要去分析哪一块是需要下力气的了。
那第二个例子讲一下关联,就是水滴模型。
这里我想从思维层面和理念层面分别介绍。是一个数字化的因公用车场景,因为我在滴滴也带过滴滴企业级的业务,那我们怎么去重制?
1.0的时候,大家知道一个典型的费用的流程是什么样。从消费申请,到审批,到消费垫付,开票,报销,审核,然后到分析。大概我画了10个节点在这。然后当时我在接业务的时候,我也在琢磨就是我怎么把这事变得更好,怎么改进?
那1.0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些改进,比如说当时就觉得员工的体验不好。因为员工得垫钱,然后还得去贴票,还得等待报销,那我就想怎么提升员工体验。然后就想着弄了个企业信用卡的模式。
但是后来我的想法就变了。这那能解决什么呢?只能解决局部问题,比如垫钱体验的问题。但是你们发现了吗?节点没变。节点一样,它所有流程它还得做。
还有我这块放出来小绿色,比如说用什么RPA,OCR图像识别这些。但这件事情是什么?它都是提效的,他都没有去改变节点,他只做了提效,只是把某一个具体节点的效率给提升了。
然后到了2.0的阶段。我们就在想能不能去消除?这是我今天分享的一个重点。
如果大家今天所有的分享能带回去的,我希望就算其他没带回去,大家都记住我后面一句话:消除比改善更重要。
比如,你想改善对员工打车的管控,使之更为高效,其实最好的方式就是根本上把人工管控的环节消除掉。
过去员工可以拿一张出租车票,说我去拜访客户啦。其实他可能没有去,或者用的是别人的票来报的。
但事实上用了滴滴企业版之后,因为他的用车行为数据化了。我们能知道他从几点到几点,他从哪到哪信息都有了。是不是真的去拜访客户了?完全可以看得到。
我们就事前的把规则设计好,事后有一个审计部门会看。我们曾经还因为这类事情开除过员工。所以当然它让你的审计变得更容易了,也是我们设一些标准之后,然后就查异常订单,这就能查到。
然后因为不需要全公司员工垫付,然后不需要报销,使用过程他的满意度上升了。然后财务的员工审核量下降了,满意度也上升了,体验也上升了。
所以重点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什么?叫业务行为直接数据化,消除比改善更重要。
我们前两天开玩笑,当然这话有一定的真实性也不一定完全准确。大家知道前段时间有人说顺丰的竞争对手,不是四通一达,是谁呀?是电子发票。因为数据化,发票不需要邮寄了。把邮寄这个行为都消除掉了。
原来大家可能觉得,邮寄发票合同这些其实还是蛮重要的。文件我一般首选是顺丰,因为很重要嘛,但是现在不需要邮寄了,整个需求消失了。这就是我讲到的消除比改善更重要。
大家在过程中用数字化的工具太多太多了,我们怎么样把它给消除掉。而且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去关注了,各种数字公司,科技公司都在研究这些东西。
我当时给SSC的目标是免垫付和免报销的比例在80%以上,滴滴是已经实现了。你们可以回去看一下你们的单据量,免垫付免报销的比例是多少。
我们我们取得超大信息之后,还可以进一步优化智能决策。比如还是刚才那个例子,通过员工加班打车产生的交通费我们能得到的费用信息,可以进一步行程信息和客户信息。
然后这也是一个真实案例。滴滴的一个客户开很多店。我们从他的信息里发现:如何让员工找到离他们家近的店上班?这样其实员工费用减少了,员工体验更好,效率更高。
很多人会觉得体验跟效率是不是矛盾的呀?我们要增加体验,是不是就感觉只是HR做的员工福利,得花钱?
其实你们会发现体验和效率不矛盾。体验和效率是可以多赢的。当然我刚刚讲还讲到道德风险,还可以减少舞弊。
再举一个在资产管理中的应用例子,大家知道滴滴有个业务叫青橘单车,可能大家骑过。这样的自行车要是没有数字化的应用,我们怎么盘点资产?财务怎么核算?那太艰巨了是不是?
青橘有几百万辆的资产,而且它是移动的,它不是固定在那儿的。那怎么去做?这就是数字化可以在资产管理中应用。
大家不用觉得业财融合很虚,我们是在这些环节都有业财融合,就一定要是带着业务思维的财务和带着财务思维的业务,大家是要在一起。
包括我们现在数据中台的时候,当时我们是多个部门一起联合的:业务部门,我们的财务团队,还有运营团队,大数据团队和IT团队,一起来讨论该怎么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