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交所财务总监侯东:艺术黄金内控法则

中国艺交所财务总监侯东:艺术黄金内控法则

《首席财务官》杂志社2017-12-29

  由于市场信息透明度扭曲严重,近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流标率一路攀升。据欧洲艺术基金会年度报告《2014年TEFAF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披露,2013年中国艺术品流标率居然高达53%,超过了一半的作品上拍却没卖掉。2004年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的流标率是34%,这相对西方市场已经是偏高的数值了。

  2011年底,为了更好的防范风险,贯彻国务院38号文件,由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商务部5个部门出台的《加强文化产权交易和艺术品交易管理的意见》正式下发,联合行动的监管覆盖文交所设立的基本条件、审批程序、交易试点、清理整顿以及艺术品市场管理。由此,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新的洗牌期,交易所数量骤减,交易量也随之下滑,经过两年的整顿期,交易所数量也大为缩水。中国艺交所财务总监侯东对此表示,长远来看,外界的监管固然重要,行业的自我反省也不可或缺。经过洗牌整顿之后,中国更需要阳光的艺术品交易平台。

  按照着名的艺术和科学的黄金法则的表述,“掌握黄金者掌握尺度”,然而在一片繁荣且乱象频仍的中国艺术品交易市场,当下最迫切需要建立的是“艺术与黄金的内控法则”。

  治“浑”组合拳

  侯东表示,艺术品交易公开化,现代互联网技术和机制的融合创新,必将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我们和国内其他文化艺术类交易所不同的是,中国艺交所定位于原创着作权清晰的高端艺术品、创意文化产权和着作权、文化项目;在交易模式方面,中国艺交所选择以现货为基础,初期主要是完整产权、网上竞价的交易模式,逐步发展平价交易、项目推介、线下撮合等交易模式;在提供鉴定估值、保险保管、交易撮合、资金存管清算、档案创建、艺术品登记等一条龙服务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符合中国文化艺术品鉴定估值体系、交易流转体系和产权制度体系,在促进文化艺术品交易规范化、有序化、标准化等方面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证创新,而这个高大上的举措只是澄清浑水一系列组合拳的开始。

  2014年6月24日,中国艺交所与中外运现代物流有限公司、艺库国际艺术品物流有限公司分别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中国艺交所的第三方服务体系增添新的脚力。

  2014年7月4日,中国艺交所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签署了2014~2015年度艺术品综合保险合作协议。与中国人保财险公司进行战略合作,针对在艺交所进行交易的艺术品所处不同业务流程阶段,中国人保财险分别以预估价、估值价和成交价作为保险理赔依据,成为了国内艺术品交易保险业务的一个创新,极大的转移和规避了中国艺交所和保管、展览机构在交易过程中的风险。侯东解释,如何规避和减小交易和结算各环节中交易参与人的各类风险,依然是我们重点需要考虑的地方。

  作为首家通过验收的“国字号”艺术品交易所,在2012年12月中国艺交所在第七届北京文博会重点项目推介会,正式亮相公开市场,并和北京文博会组委会、北京市海淀区、中国作家书画院、国家开发银行、华夏银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累计签约250亿元。侯东直率地说,中国艺术品网上交易平台有竞争力的并不多见,互联网平台不能唱独角戏,要想让线上交易平台吸引眼球,引入第三方机构、完善市场要素资源,这是最基本的平台搭建。

  客户资金安全是通过信息化防火墙把好风险的第一关,中国艺交所业务系统结算部分就包括用户管理、会员管理、结算管理、资金管理、消息平台、系统管理六大模块,并与外部的银行系统实现专线加密连接,与内部的会员系统、交易系统、存管系统、财务系统、消息平台系统实现接口对接,最终实现其资金结算、统计分析、内部控制、信息管理等诸多功能。最终通过信息化的全面实施,使艺交所各类业务依托信息流、业务流和审核流,形成机构间强有力的管理牵制和日常监督,使业务风险管理切实执行到位。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由中央国有资本发起设立、控股的文化艺术类交易所,中国艺交所如何做到扩大消费规模的社会责任?“第三方存管模式”的核心,即银行与中国艺交所针对交易保证金账户中的资金,同步为会员或客户设立二级虚拟账户,并每日进行清算核对,银行作为资金监管的独立第三方,担负着保证会员资金的安全的义务。侯东认为,第三方存管系统结合中国艺交所资金管理结算系统还可实现会员交易资金客户端实时出入金、资金查询、交易结算、每日自动盘后清算等功能,完全实现交易资金管理和结算业务的规范化、流程化、实时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第三方存管系统的使用将保证会员交易资金的安全,确立中国艺交所的公正形象,会更加坚实风险管理这道屏障。

  梳理风险点

  《2014年TEFAF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显示,2013年国际艺术品总销售额达474亿欧元,比去年上涨8%,中国以全球艺术品市场份额25%的占有率连续两年夺得全球艺术品交易第二位;美国则以38%的市场份额再次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品市场。2014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有所回暖,中国以全球艺术品市场份额25%的占有率连续两年夺得全球艺术品交易第二位,但仍难以撼动美国龙头地位。面对社会公众的金融类企业,市场交易风险的把空是重中之重,侯东感触最深的莫过于中国艺交所筹建伊始,即紧抓全面风险管理这个抓手不放,针对业务流程和内部管理中的关键风险点,梳理和制定强有力的内控体系,降低了各类内部风险,使交易规则、业务模式等真正落地,形成了一整套融合外部监管和市场自律的科学合理的交易风险监管体系机制。

  英国希思科保险公司与英国网站继去年之后在今年5月底第二次发布了《2014艺术品网上交易》报告,该报告估计2013年全球艺术品在线交易的市场交易额有15.7亿美元,希思科保险公司和ArtTactic网站根据同比去年艺术品网上交易19%的增长率来计算,预估到2018年全球艺术品网上交易规模将会达到37.6亿美元。82%的在线买家表示在线购买艺术品最大障碍是不能够检查准备购买的艺术品实体,但是这种恐惧可能会被关于作品更为详细的参考信息克服掉。有94%的买家认为作品的状况报告对他们非常重要,另有84%的买家很看重网上销售作品附带的真品凭证,作品状况报告和真品证书对他们最终做出购买作品的判断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有了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手段,依然没有彻底解决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和监督问题,我们认识到只有依托信息系统的建设,将中国艺交所的业务及管理流程固化于信息系统之中,才能使交易规则和运营模式真正落地,并为全面风险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因此,中国艺交所将借助实时在线的信息管理系统,解决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对风险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展示,提高风险管理工作的效率。”侯东对艺交所风险管控的艰巨性有着长期的心理准备。

  早在2013年12月19日,中国艺交所第一批上线试运行交易,近百件艺术精品由鉴定估值委员会组织专家组成员鉴定估值。这次鉴定估值会仅是整个艺交所鉴定估值流程的一部分,中国艺交所通过建立艺术品档案,意在做到艺术品真伪信息可追溯,同时通过确权、确真和确值三个流程,试图最大程度地降低投资者风险。通过多方调查研究和分析,侯东意识到交易双方利益和市场稳定是重大风险,采用电子交易系统开展业务,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牵扯市场开发、安全防范、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资金流动、交易信用、法律纠纷、流程操作等各类风险,通过梳理各类风险,我们上下形成了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以确保投资人的利益。应急机制的建立已成为艺交所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在设计之初,就已考虑到机房、交易系统、网络、消防、安防、存储及电源环境方方面面的应急管理工作,以较高标准设计并为未来的发展和扩充留有余地。

  挤压“泡沫”

  “艺术体系在欧美是个社会公共利益体系,它不是中国资本洗钱的体系,也就是说,西方是把它作为赞助艺术家的概念,而不是成为另一种资本市场,不是赌的概念。” 艺术品成为了最重要的洗钱渠道之一,艺术理论和咨询顾问江因风直指艺术品交易的幕后风险,2006年出台了反洗钱法,艺术品成为了最重要的洗钱渠道之一。艺术品在市场上是无价的,恰恰因为大量洗钱行为的存在,把艺术品的价格人为、非理性拉高,给艺术品市场带来了非常致命而危险的泡沫。

  面对艺术品交易甚至是洗钱行为的幕后推手,中国艺交所作为社会公众的企业,必须面对各类突发的外部风险,如何消除风险事件于萌芽,侯东认为一要坚持按照既定的交易规则组织交易;二是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流程和及时恰当的反应机制,三、是取决于应急预案的完善和有效执行。公司《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及各类具体业务应急预案,都已初步制定完毕。对于突发事件范围、情况及分类、处置的基本原则、应急小组的建立及职责、信息发布、应急操作和处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和规定,做到防患未然,形成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对处置效率,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谈及未来,侯东表示,力争三年内全面提升中国艺交所全面风险管理质量,达到国内同行业全面风险管理先进水平,步入全面风险管理常态化运行阶段;持续推进艺交所全面风险管理按照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管理的监督及改进4点基本流程;确保风险可控、快速化解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各种危机。

  风险管理作为重中之重,按照业务流程和内控要求,中国艺交所设置了合规部进行全面风险管理。“在运营上,各业务部门之间及与其他部门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我们从上游业务流程环节上避免结算业务人为调控风险;将保证金账户之外的资金划拨,由财务部控制,避免在下游资金环节上的资金管理风险,形成部门间的相互牵制;最终形成保险公司管实物风险,银行管钱,客户管交易指令,交易所管结算,和实物交收”的第三方机构和交易参与人、交易所相互牵制、互为依托的风险卸载和流程管理体系。侯东坦言,目前中国艺交所交易系统及业务平台系统也已全面开发完成,即将交付试运行。这只是长征的第一步,面对监管盲点和未考虑到的风险因素,化解“信息孤岛”实现各类信息的透明化和共享,依然任重道远。

  【版权声明】:版权归《首席财务官》杂志社所有,尊重原创。

点击查看更多

相关内容推荐

索取:《2022年课程体系计划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