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造假都是我的错?财务人:这个锅,我们不背

企业造假都是我的错?财务人:这个锅,我们不背

未知2017-06-30

  6月23日,审计署披露了对20家央企的审计情况,其中有18家采取虚构业务、人为增加交易环节、调节报表等方式,累计虚增收入2001.6亿元,利润202.95亿元。

  如此庞大的数据,让听到消息的民众一片哗然。国资改革专家祝波善称,虚增收入和业务考核目标的完成密切相关。如果企业收入规模保不住的话,工资总额就会受到影响,员工的收入也就没有保障。

  很多人并不清楚这其中到底还存在哪些问题,只是一听到账有问题,就会马上想到是财务人员的错,谁让财务最怕遇到做审计的呢。引得财务人纷纷表态:这个锅,我们不背。

  财务造假的原因

  国资改革专家祝波善表示,央企虚增业绩的**的原因,和企业经营层任期考核压力、员工收入水平保障等原因密切相关。

  企业经营者如果在任期内的考核成绩不达标,薪酬分配和职务任免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涉及到自身利益问题的时候,很难有人能真正把持自己,做到不犯错误。同时,企业经营者也有来自员工收入保障的压力,为了保住收入规模,导致很多企业铤而走险,虚增收入。

  财务造假的手段

  任何一个有点头脑的财务人,都不会蠢到直接去改账面上的数据。所以企业财务造假几乎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模式,进行业务造假,违规开展购销。

  企业将钱给客户,让客户通过购买产品将钱再回流给企业,整个过程中,不但有物流,还有完整的现金流,以及缴税凭证,只是没有产品。这种无实物流转的购销业务,却会让假的东西真实的发生,让账面数据发生变化。

  同时,在一些小的方面,例如虚假的劳务协议、虚假发票等上面,企业也会利用这些漏洞去进行财务造假。

  财务造假的后果

  假账丑闻一旦曝光,不只财务人员跟着遭殃,企业可能也会面临毁灭性的灾害。但整个事件过程中,受危害最多的还是无知的股民,还有企业自己的员工。

  很多上市公司靠经营无法长期盈利,于是通过财务造假的方式来盈利,表面上的数据很好看,实际上公司的经营状况很差,股民就变成了待宰的羔羊,把钱拱手送给公司。

  但一旦这种造假变成了习惯,时间一长,资金上无法满足对虚假收益的分红和消耗,从股民手里拿来的钱也无法填补数据的漏洞,必然会爆发财务危机。这个时候,从公司到股民,包括上上下下的员工,都成了这场财务骗局的受害者。

  如何控制财务造假

  对央企的财务造假,在祝波善看来,和国资委对央企的考核体系脱不开关系。根据企业的经营性质、发展阶段、管理短板和产业功能,设置针对性的差异化考核标准,可以让央企经营者把更多的心思放到经营上去,而不是为了达到考核标准,在财务上造假来满足自己和员工的需求。

  同时,国家对企业及其财务人员在财税法律风险方面的意识培养要重视起来。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点的把握,了解财务造假可能会面临的法律后果,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高顿职业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表示,相比较其他行业,财会行业的学生在进入职场,接触账务和钱财的时候面临的诱惑更多,也更容易误入歧途,职业素养很多时候并不仅仅只是用来约束自己,也要能经的住企业**的挤压。

  说起来,财务人员在这场财务造假中确实背了很大的锅。面对审计人员和企业**的双重压力,外部和内部的双重挤压,哪一种选择都是在钢丝上行走,风险性极高。

  END

  本文来源高顿,作者小七,高顿财经签约作者,CPA持证人,中央财经大学毕业,曾就职“四大”,长期专注于财会职场,做的了审计,写的了鸡汤。部分内容参考自每日经济新闻、马靖昊说会计、中国会计视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

点击查看更多

相关内容推荐

索取:《2022年课程体系计划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