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四】南纺造假背后:挥之不去的审计潜规则

【案例四】南纺造假背后:挥之不去的审计潜规则

未知2016-03-11

  深陷连续五年业绩造假丑闻的南纺股份,宣布其一名董事及两独董请辞,以此作为对市场的交代。但令市场不解的是,为何其在大肆造假的年份仍享用着“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背书,是审计机构一时疏忽未能勤勉尽责,还是其中另有故事?

  2014年5月17日,南纺股份公告称,公司于5月15日收到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司被认定于2006年至2010年期间存在虚构利润的违法事实,累计虚增金额达3.44亿元。经查明,公司于2006年至2010年,均虚构利润超千万。扣除虚构的利润,公司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利润分别为-668.65万元、-1430.59万元、-13620.47万元、-4470.40万元和-5969.01万元。

  巨额造假事件让这家并不受追捧行业的非著名企业被置于聚光灯下,围观、争议、指责、谩骂四处而来,南纺股份被贴实了“国企造假第一股”的标签。

  借鸡生蛋 少结转营业成本

  南纺股份曾公告称,截至2010年12月31日,南纺股份由于少结转营业成本多计利润4287.78万元,其中调减2010年初未分配利润4287.78万元,调减应收账款4287.78万元。

  2013年度被发现子公司南京建纺实业有限公司2011年度及以前年度少结转营业成本951.3万元,在编制2011年与2012年可比的财务报表时,已经对该项差错进行了更正,调减2011年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及留存收益193.1万元、少数股东损益289.63万元及2011年期初留存收益187.43万元、调减2011年存货951.29万元。

  另外,公司在调节坏账上也狠下手段,之前上证所曾提及,南纺股份利用转口贸易回款,调节客户往来款,达到调节坏账准备等目的。

  之前公告也有提及,南纺股份截至2010年末时,公司因少提坏账准备多计未分配利润2438.38万元,其中调减2010年年初未分配利润3899.28万元,调增2010年应收账款坏账准备102.14万元,调减财务费用汇兑损益1563.04万元。

  瞒天过海 骗取出口退税款

  骗取出口退税款,是指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取以假报出口等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在2011年报中,南纺股份在《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提及其长期挂账不符合出口退税条件的应收出口退税款1100.11万元。

  在2000年~2011年期间,南纺股份的出口货物单证中,经核实有54份备案单证为虚假单证,共涉及已退税款1033.74万元。根据相关规定,定性为备案单证违法。

  另外,在递延所得税问题上,南纺股份也是问题百出。上述注册会计师也表示,“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与计量,直接关系到所得税费用的大小,进而影响企业的净利润和净资产。比如说,假如递延所得税大了,那么所得税费用就会小,那么企业的净利润就会上升,反之则下降。”

  资料显示,南纺股份2009年末应纳税所得额余额为-33.00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3311.10万元;南纺股份2010年应纳税所得额为-5400万元,当期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2080.72万元,根据相关会计准则,南纺股份冲回并追溯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调减2010年度递延所得税资产2080.72万元,调增所得税费2080.72万元,调减2010年初未分配利润3311.10万元。

  恶性低价竞争的隐患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增长很快,尤其随着国际事务所进入我国审计市场,更加剧了我国审计市场上业务的竞争。审计市场上的业务量相对有限,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抢夺业务就选择低价竞争,尤其是我国在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后,如果一家企业破产了,那么事务所就损失了一个客户;并且很多国有企业在改革后成为私营企业,而有些地方没有强制要求私营企业一定要进行审计,所以审计市场业务的争夺就更加激烈。

  在事务所的选聘方式上,有的上市公司以价格为选取标准,所谓“低价者得”。从眼前利益看,低价的审计服务为企业节约了很多成本,但从长远来看,会发现很多隐患。因为审计服务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它是先确定服务的价格后提供服务,然而由于上市公司与事务所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在审计服务完成后,上市公司不能像检测其他产品一样检测审计服务是否合格,因此也不可能不按约支付审计费用。而事务所由于收取的审计费用过低,就不得不降低审计服务的质量以降低成本,减少审计工作程序,缩短审计工作时间。

  “标准无保留意见”藏隐忧

  在市场惊愕于南纺竟如此大胆地进行财务舞弊之时,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南京永华会计师事务所为南纺股份的造假大开绿灯,连年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在2012年初南纺股份遭证监会立案调查并对前期会计差错进行更正后,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才对公司2011年年报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该年,南纺股份终于炒掉了这家为之服务18年的审计机构。而在此之前,南纺对该所的“执业胜任能力,独立、公正的工作原则及勤勉、尽责的工作态度”曾赞誉有加。从南纺的舞弊规模来看,如果会计师严格执行审计程序不可能查不出来。

  管事的不签字 签字的不管事

  在中注协高度关注的背景下,以牺牲审计质量为代价来压低审计收费的无序竞争缘何无法根除?

  这与前文案例二中所述的佣金制度有关。业务承揽合伙人所收取的佣金,早年直接被称为佣金,目前则多以“市场开拓费”的名义兑付。如此,即使项目审计收费再低廉,合伙人都有佣金可拿,但这其中的业务风险显而易见。

  这样的情况在A股上市公司的审计机构中不在少数,整个行业生态其实并不好。另一方面,每家机构都有自己的压力,大事务所要扩张,小事务所要生存,除了与国际四大所的直接竞争外,内资所之间为争夺客户的贴身肉搏也非常激烈,有时开出的价格低得匪夷所思,在这种竞争环境下谁都怕丢失客户,所以报告是能签就签了;另一方面,内部成本控制有要求,有些审计程序的确容易走过场。

  那么,审计风险如何承担?毕竟在内资所全面改制后,签字会计师的责任已大幅上升。

  对此问题,目前不少事务所在风险控制上采用的做法是设立一些专门签报告的合伙人,这些合伙人通常不做业务,也很少承揽客户,而仅负责签字。这样一来,事务所得以将风险“隔离”至少数合伙人身上,但这样的安排也会让其他合伙人在承揽业务时更加无所顾虑。

  案例小结: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向来被视为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毒瘤”。在严惩造假公司的同时,为其出具“健康报告”的审计机构同样难辞其咎,可以说,公司与事务所之间是一种共生关系,二者之间在利益上的互相需要,加之制度监管的不到位,共同催生了审计意见频繁被“购买”的现状。目前看来,似乎并无有效的解决之道……(资料来源:南方周末、21世纪经济报道、中华财会网、财会信报、上海证券报、周末金证券、兰州晚报、古城财经、企业观察报、《对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思考》、《审计收费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及对策》、《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研究》、《我国审计收费现存问题及对策》、《再融资上市公司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研究》)

点击查看更多

相关内容推荐

索取:《2022年课程体系计划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