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8-07 来源:每经智库
近日投行经济学家陶冬,在《中国陷入流动性陷阱》一文中,提出了对中国流动性过剩的担忧,笔者认为这样的担忧不成立,中国现在不仅没有面临流动性过程的可能,而且正在面临着史上最严重的流动性短缺,而且这一趋势将更加严重。
陶冬认为:面对增长的挑战,中国人民银行放弃了近年不成文的轻易不动利率杠杆的规矩,一个月内两降基准利率。连同准备金率的下调和信贷政策上的松动,中国的货币政策出现了全方位的宽松"。陶冬的这一说法不符合事实,首先中国降低利率并不意味着流动性的到来,首先利率虽然两次降低,但仍然处于高位,另外准备金的下调更是无中生有,中国大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仍然处于20%的高位,仍然处于过紧的状况。
货币多少只是一方面,另外还要看实体经济对货币的吸附能力,当前中国又起到了一轮投资,当前中国只进行投资,而不进行存款准备金的调整,最终的结果不是流动性过剩,而只能是流动性的紧缺。
如果中国只有实体经济,即使有再多的货币也不会出现流动性过剩,因为企业投资是有风险来制约的,而现在中国除了政府投资之外,又在采纳供给学派的意见进行大规模的企业改造。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月30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对企业改造工作的全面部署,并且会议还确定了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五个重点方向一是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先进技术产业化应用。二是加快推广应用先进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三是加快推广国内外先进节能、节水、节材技术和工艺,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成熟适用清洁生产技术普及率。四是着力推进精益制造,改进工艺流程,提高制造水平。五是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加快推广应用现代生产管理系统等关键共性技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以上这些都是供给学派的典型做法。这都要吸附大量的资金。这也是本次治理经济衰退的新举措也亮点所在。
流动性过剩是2007年中国经济的表现,之后中国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流动性过剩的局面,2010年的中国通货膨胀是因为投资过度,而非货币过多。根据笔者的研究,中国历史上的通货膨胀大多是由经济增长引发的,也就是经济增长是导致通胀的第一要素,根据历史数据,中国平均两个点的经济增长,带动一个点的通货膨胀,比如经济增长8%,通货膨胀就会达到4%,因此只要中国经济增长不超过10%,中国的通货膨胀就在可控制的范围内。
始于2011年末的过度反通胀所导致流动性短缺一直困扰着中国,我们只要将2011年的货币政策与经济过热时期的2008年的货币政策进行一下对比就知道:2008年时存款准备金的**位为17%,到2011年11月,这一数字达到了21.5%,竟然比2008年的**位高出了4个百分点,冻结资金(钞票)1万多亿元,间接影响贷款约6万亿。而2008属于经济过热期,而2011年不过是经济复苏期而已。
中国流动性短缺最明显的就是高利贷横行、企业破产,中国在去年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企业倒闭潮,民营企业家跳楼或是跑路潮,而且这一现象至今没有缓解。笔者断定,如果没有货币政策的放松,在这轮经济刺激政策的冲击下,中国流动短缺将更明显。
8月3日中国多家媒体爆出"20家左右的钢贸企业因为贷款到期无法偿还,被上海民生、光大等银行集中告上法庭"的新闻。而这只是开始,大戏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