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7-30 来源:腾讯财经
当红女星范冰冰有一句名言,我经得起多少诋毁,就担得起多少赞美。这句话掷地有声,虽然是她给某品牌做的电视广告中的一句话,但是从旁观者的角度看,更像是这位争议明星的一种内心独白,经历多成名之初的无数口水质疑和各式各样的风波,十年之后当她终于以女王的姿态登上高位,美艳如她也拥有了一种霸气。
我欣赏这句话,是因为它的逻辑顺序是对的,先能经得起诋毁,然后再能担得起赞美,说的是一种先经历风雨,最终能笑对彩虹的淡然。我们现在太多的人却绝不是这种心态,只想得到赞美,却不能面对伴随赞美而来的诋毁,只希望享受一件东西带来的便利,却不愿付出得到它而必须承担的义务和所需要支付的代价。
按照滥俗的说法,世界上有两种苦,一种是得不到的苦,一种是得到的苦。在企业界来说,做企业的人有两种苦,一种是得不到投资的苦,一种是得到了投资的苦。
得不到投资的苦,人人都懂的。我知道资本的力量这个词,应该是随着互联网行业进入中国,最开始的创业者们带着从美国融到的风险投资回国,一时之间一个刚刚兴起的行业吸引了无数的眼球,也引爆了一个行业的开创。在这其中,资本所起到的力量是毋庸置疑的,它让有创意有能力的年轻人们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再之后,创业投资故事就成为当下中国商界的流行词。联想“教父”柳传志投资3000万美元在常州养起了鸡鸭鹅猪;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 计划在5到10年的时间内投资35亿元养牦牛;娃哈哈老总宗庆后要奔赴澳大利亚养奶牛……这些已经创业成功的大佬们从创始人的身份更多地变成了投资人。
可是,当这些人都去做投资,当国内的热钱和国外的热钱都一股脑地跑来做投资的时候,就出现了另外一种情况,资本有的是,好项目却不常见,好的创业者就更成了香饽饽,身后跟着一堆投资人求着要给钱。商业社会的规律就是这样,物以稀为贵,当好的创业者和好项目发现了自己的珍贵之后,他们的心态就会发生变化,开始认为资本依靠他们的辛苦工作赚到了丰厚的利润,因此他们应该是资本感谢的对象。他们忘记了在创业之初渴求资本的那种急切渴望的心情,忘记了自己几乎是出于感恩的心态签署了融资的协议,开始反感资本加诸于他们身上的种种束缚。到最后,“来自资本的意志”成为一个带有贬义的表达,它说的是创始人被资本压迫的委屈心情。
有些人就选择了爆发,甚至用一些相对激烈的手段来“反抗”来自资本的压力。这种事情一旦发生,总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双方都会有自己的支持者,在媒体上展开骂战。我很理解很多创始人的心情,因为专职的投资人,他们只对钱负责,只对数字感兴趣,他们投资的所有目的就是为了能拿到更多的回报然后退出。对于他们来说,企业只是赚钱的工具,他们不会在乎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也不会在乎企业对未来的梦想。所以一直以来,我是站在企业家的阵营里,因为我相信,创始人才是真正把企业当成孩子,把企业的百年大计放在心上的人。
可是,越来越多的“战争”的出现让我犹豫了,更有创始人为了和资本家抗衡,不惜以牺牲企业来相要挟,这让我怀疑他们究竟对自己的企业是不是真爱,还是只追求在资本的游戏中实现个人利益的**化?否则,一个女明星都能明白,在经得起赞美之前,要先能承受住那些诋毁,企业家却只想坐享资本带来的快意而不愿意承担由此而来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