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企业亏损的策略:融资**,循环补贴

应对企业亏损的策略:融资**,循环补贴

未知2014-04-14
  正文:发生亏损之后,应如何分析如何应对呢:继续投资是明智之举还是只是白白烧钱,如何判断?如果应该继续投资,资金从哪来?如果企业资金实力 雄厚,该坚持什么样的战略性亏损项目?什么叫战略性亏损项目?对于投资回报期长的项目,如何从目前的亏损阶段里获益?什么时候应该果断换帅?什么条件的新 帅才能带企业离开亏损泥潭?什么时候该卖掉亏损项目止损?什么时候应该快刀斩乱麻,关门大吉?如果亏损时创始人执意继续运营,而大股东却坚持退出,两方相 持不下、政变迭出,作为CFO,你应该站在什么角度分析?

  商场状况万变,行业不同,企业不同,竞争对手不同,资金实力不同,没有一种统一的、适合所有情况的答案,如果有,恐怕也只是纸上谈兵。以前的企业经历过的种种故事,相信能更好更生动得给我们应对复杂多变的商业难题以启迪。

  一、融资** 循环补贴

  对于快速规模扩张期的企业,需要大额的资金来支撑,如果恰好企业所从事的业务投资回报期很长,一直处于亏损,企业随时处于断流的危险中,就非常难办了。京东显然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个中高手。

  作为目前国内**的综合性网络零售企业的京东商城,始终保持领跑行业的增长速度,2007年完成第一轮融资,当年销售额即达到3.6亿元,2008年为13.2亿元,2009年近40亿元,2010年销售额达102亿元。2011年销售额为212亿元。2012年京东商城交易额突破600亿元。 2013年京东交易额已破千亿。几年以来,京东的销售额始终保持着惊人的增长速度。

  快速的规模扩张,需要大额的资金来支撑,然而因为电商行业特点所致,京东一直处在亏损状态中。那么京东如何解决融资需求呢?事实上,在电商进入烧钱持久战的关键时刻,只靠外部融资并不能解决京东全部的资金需要,那么京东又是采取了怎样的补亏手腕呢?

  首先,展现企业价值,获得外部融资,用于规模扩张,继而以更大的业务量获得更高的企业估值,再次进行对外融资。当规模上升到盈亏平衡点之后,企业的电子商务业务会开始盈利。

  第二,当京东的销售额巨大时,对上游供应商有了很大的话语权,供货商要给京东一定时间的账期,数目不小的应付账款形成恒定的现金流,可以用来投资其他的高收益领域去弥补实际上自有资金的不足。

  第三,推出名为“京保贝”的3分钟融资到账业务去贷款给供货商。

  第四,储备大量的自建物流用地,在财报上看不到的土地增值收入绝对可观。

  概括起来,京东为了解决电子商务目前筑基阶段的损失和规模扩张带来的大额融资需求,用电子商务平台的巨大现金流来从事金融和地产行业,从而获取更多的现金流投资到电子商务平台。如此循环往复,获取巨额利润。

  (1)融资——扩张——再融资

  近年来京东对外融资情况一览:

  2007年8月,今日资本注资超过1000万美元。

  2009年1月,雄牛资本和梁伯韬分别注资1000万美元和2100万美元,当时估值4000万美元。

  2010年1月,老虎基金投资7500万美元,当时估值4亿美元。

  2010年底,高瓴资本投资约3亿美元,估值大约10多亿美元,持股比例估计30%。

  2011年4月,DST、红杉资本、老虎基金、沃尔玛等注资约10亿美元,京东商城估值约66亿美元。

  2012年11月,加拿大安大略教师退休金基金、老虎基金投资3亿美元,估值72.5亿美元。

  在截至2013年9月30日的2013年前三季度,京东通过发行普通股融资18.5500亿元(合3.03亿美元),其中部分被偿还短期银行贷 款的支出抵消。2013年2月,该公司以4亿美元的总协议价格向Kingdom 5-KR-232管理的基金, Kingdom 5-KR-225基金., Supreme Universal Holdings及Goldstone Capital出售了100,988,642股普通股;以约3200万美元的价格向DST Global出售了8,196,995万普通股。

  融资——扩张——再融资已经成为京东的基本发展模式。当然这一模式的前提是对外能融到资,换言之,企业的价值要被第三方承认,要能卖的出去。京东虽然一直在亏损,但显然钱都亏在了刀刃上,目前的投资重点和成本控制无疑非常符合B2C电商行业的盈利逻辑,业务量和用户数年年飙升。反复的融资则让刘强东和京东的投资者们更看重业务量,他们不惜投入巨资,希望一次性地发展到安全规模再考虑利润问题

  能做到亏钱亏到刀刃上,获得数轮融资,是值得企业学习的宝贵经验,不妨来做一番认真探究。

  B2C电商本质的完整表述是,在低成本、高效率基础之上提供好的用户体验(产品、价格和服务)。道理很简单,有好的用户体验才能保证销售额,有好的成本控制才能保证毛利率。

  互联网行业的转换成本很低,因此用户体验形成的品牌印象非常重要。当当网几年前还是电商第一梯队,转眼就没落,这和下降的用户体验脱不了干系。作为前台的消费者,只会看到谁家的用户体验**,比如谁的商品送的快,谁快当然选谁。一旦一次两次三次用户体验都不好,这家电商就会被舍弃被遗忘。

  而要提升用户体验,重要的不是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而是实打实的固定资产投资。要想做到迅速送货,就要有物流投资、信息系统投资、供应链建设。要想有商品的全网**价,就要以行业的龙头规模来建立的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核心的商业逻辑并不是仅仅是低价,更要做的是成本**。怎么做到成本**?物流占电商成本一半以上,但它是有弹性的,管理水平的高低造成的差别很大。要进行物流投资和信息系统建设,要提高管理水平,这样才能做到高效率低单位成本。只要管理做得好,未必不能做到又快有省。像当当这类虽然物流速度慢,但是因为不成规模要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掌控在自己手里,成本也不见得低

  (2)应付账款现金牛

  京东的供货商要给京东一定时间的账期,短则1、2个月,长则半年。而按照京东每年公布的销售额以及平均3个月的账期计算,这笔应付款的数量应该常年保持在200-250亿左右(按照2013年1000亿销售额计算)。

  京东已经建立起了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让供货商形成了这种惯性,因此这比应付款形成的现金流十分稳定。只要有这笔应付款在,京东不止运作不成问题,甚至还有余钱去搞其他的,并通过投资其他的高收益领域去弥补实际上自有资金的不足。

  10多年前,国美就采取了相似的运作方法,在经营国美家电零售之外,还有做房地产方面的投资,否则也不会孵化出现在年销售额1000多亿的鹏润地产。

  (3)京保贝快速融资

  2013年12月6日,京东正式上线名为“京保贝”的3分钟融资到账业务;这是继2012年推出供应链融资业务以来,京东基于互联网基因推出的又一项快速融资业务。“京保贝”是通过对京东平台上采购、销售、财务等数据进行集成和处理,从而完成自动化审批和风险控制。由于整个流程都在线进行,实现放款的时间可由以前按天计算缩短到3分钟以内。该业务融资期限长达90天,融资金额和还款时间还可由供应商自主决定。 不过要付给京东利息,据说用款成本大概10%左右。

  与此前和银行合作为供应商贷款不同的是,“京保贝”运用的是京东自有资金,当然这个自有资金就是前文所述的应付款压款。

  这个放宽方法很新颖,而且最重要的是保收益,10%的收益。银行坏帐的产生是由于企业无力偿还,但京东不怕坏帐,因为,找他融资的供货商还有大笔的货款在他手里,到期还不上,直接压款里面扣。虽然,在明面上讲,京东给这些供货商的理由是大数据支持来分析财务数据等等,但是在实际运行中,还是要靠应收账款抵押。甚至京东金融发展部总监王琳在接受采访时很明确的说,“和传统银行以个人不动产,比如房屋、汽车作为个人信用资质不同,京保贝放款的信用基础依据就是应收账款。”

  除此之外,刘强东还曾经透露其在2012年金融收入是3亿元,有专业机构以此推断,按照10%的年收益率计算,其在金融投资领域投入至少30个亿,5%的话则是60亿。而2013年,由于京东销售额的增长,手里可用供货商的压款也会增加,保守估计,京东今年金融收入至少翻番。

  (4)土地增值收入

  早在2011年,刘强东就说要用100亿去建物流中心、囤地。最近两年,京东在自建物流的同时,确实一如刘强东的远景计划般储备了大量的物流用地,以至于在拿下了上海嘉定区大片地块后迟迟没有开工,让不少业内人士质疑其现金断流。但近些年中国房价地价只升不降上涨了几倍,按照京东的囤地规模,土地增值收入绝对可观。当然,这个增值收入不会体现在财务报表上,但却是很实在的收益。(来源:高顿财务培训-《会计师世界》杂志)

点击查看更多

相关内容推荐

索取:《2022年课程体系计划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