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两年来已经在外企中得到锻炼与发展的部分国内财务精英们也正遇到他们的“瓶颈”。“国企的CFO往往来源于‘委派’,而在外企的中国CFO在熟悉了一系列‘专业’工作之后,却容易碰到‘天花板’。”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中国财务精英俱乐部创始人唐文勤对记者表示,在未来的3到5年时间里,越来越多的中国高端财务精英将会试水民企。
引言:职业经理人大都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寒窗十年,一朝入职,在外企或国企做销售做会计等等,从企业的基层开始做起,摸爬滚打许多年,才能成为一个成熟的职业经理人。而成熟的大企业的工作往往较为死板机械,无论是希望想大展身手还是希望改变薪资待遇,此时的职业经理人心中也渴望着机会。这时候一家民营企业向自己抛出了橄榄枝,去,还是不去呢?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民营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地出现,随着第一批创业企业家的逐渐退出,以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中国民营企业传统管理模式的冲击,改革与发展的强烈刺激,加速了中国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发展与成长,职业经理人队伍也一直处于快速增长之中。从事猎头工作已经超过13年的池晓劲是智联招聘的高级猎头顾问,根据其提供的数字,以前寻找CFO的订单中外企客户约占70%~80%左右,现在随着国内企业的飞速发展,情况发生格局性的反转,民企客户已经超过80%。
然而职业经理人在民企的生存和发展,却常常伴有很多无奈。原微软中国区总裁唐骏,后加入盛大网络,担任总裁职务,是典型的职业经理人生存方式。享有“打工皇帝”之称,年薪达到500万的原用友软件总裁何经华以及因为功高盖主,最后不得不离开TCL,加盟长虹的“手机狂人”万明坚,都是职业经理人中的优秀代表,他们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甚至有可能改变了一个企业的命运,但他们自己的命运,却并不一定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就是中国本土职业经理人的无奈。
高顿财务培训作为全球财务培训**机构,始终致力于财务领域的研究。高顿研究院推出的cfo系列课程《上海财经大学首席财务官》、《上海财经大学财务总监高级研修班》、《管理会计高级研修班》《卓越财务经理训练营》等系列课程是走访近千名企业高层,汇集几十位专家智慧,**课程体系,为财务经理人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培训,让财务经理们更好的成就职业规划!
事件聚焦
高端财务精英或大量试水民企 民企将成CFO重要舞台
近两年来已经在外企中得到锻炼与发展的部分国内财务精英们也正遇到他们的“瓶颈”。
“国企的CFO往往来源于‘委派’,而在外企的中国CFO在熟悉了一系列‘专业’工作之后,却容易碰到‘天花板’。”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中国财务精英俱乐部创始人唐文勤对记者表示,在未来的3到5年时间里,越来越多的中国高端财务精英将会试水民企。
“民营企业会提供给CFO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唐文勤认为,参与到发展中的民企,有利于财务精英施展技能,比方说筹划上市,“这是真正用财务能力做大企业。”
“企业的发展空间越大,企业的CFO发展上升空间自然也越大。”唐文勤总结道。
“中国职业经理人第一案”:王惟尊事件
扑朔迷离的融资
“中国职业经理人第一案”始于5年前的2000年11月,MBA硕士、曾担任“喷施宝”总经理的王惟尊因为“喷施宝”董事长王祥林的报案,以涉嫌职务侵占和商业受贿被捕。
“职业经理人”与老板的反目成仇,本来就不同寻常,而王惟尊的MBA出身与王祥林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的身份,使得这一事件格外引人注目。众多媒体蜂拥而至,事件骤成热点。
1998年,有“中国农业第一品牌”的“喷施宝”筹备上市, “野村”为上市融资方;1999年8月, “野村”正式对“喷施宝”投资。1999年11月,王惟尊担任“喷施宝”总经理,他推荐的水麒梁担任财务总监,还招来了自己在深圳一家公司任总经理时的8名下属,担任公司各部门主管。
水麒梁先于王惟尊于1999年11月15日进入“喷施宝”,12月1日,向“野村”代表吕少兰(即向“喷施宝”贷款的“宝时”公司“野村”方董事)发出关于“喷施宝”弄虚作假的传真;12月8日,王惟尊到任,随后检查公司账目,发现大量账务单据失踪,1月25日,王祥林以丢失重要文件向公安机关报案,王惟尊推荐的财务主管段黎明被传唤于当天获释后,王惟尊、水麒梁等13人全部离开“喷施宝”,王祥林随即发文停止王、水职务。
2000年2月,已被停职的王惟尊通过“喷施宝”公关部经理伍某取得了公司的土地使用证、房产证等13份证件及资料,在南宁邕江宾馆转交给“野村”代表程某,程某通过王惟尊向伍某支付了15000元;而之前水麒梁等人离开“喷施宝”时带走的资料也交到“野村”代表吕少兰手里,2000年3月25 日,“野村”将42万多港元打入王、水二人在香港的账户。
2000年11月,王惟尊在深圳被捕,王祥林控告他和水麒梁在任内虚构“直销部周转金”,提取13.1万元,属于职务侵占;而“野村”支付的 42万多港元,则成为涉嫌“公司人员受贿罪”的证据。2001年4月,许多媒体为其鸣冤叫屈,王惟尊成为蒙难的揭假英雄,“王惟尊案”被称为“职业经理人第一案”,备注海内外关注。2002年,凤凰卫视将事件主角王惟尊和“喷施宝”董事长王祥林列为“年度华人十大新闻人物”。
浮出水面的假账
王惟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将其举报给“野村”代表吕少兰的“喷施宝”公司假账,称为“天方夜谭式的作假”。根据财务总监水麒梁统计,“喷施宝”将1998年3950万的销售额做成1.71亿元,将实际亏损123万元伪造成利润6354万元,以此骗得了“野村”的投资。 2000年3月15日,“野村”将王祥林告上法院。经过一年多的争持,2001年8月,“野村”与“喷施宝”在南宁签订和解协议,约定“喷施宝”分期向 “野村”偿还600万美元投资,“野村”向广西高院申请撤诉。
在“野村”与“喷施宝”和解过程中,随着越来越多的内幕被不同的媒体所披露,王惟尊揭假蒙难的英雄形象逐渐变得面目模糊,所谓的“假账”露出了许多蹊跷。
按照王祥林的说法,所有提交“野村”的资产评估和预期利润等财务报表都有其签名,但报表系由中介机构京华山一项目负责人乐某编制,数据则按照乐某和“野村”代表吕少兰的要求提供。“公司上下谁都知道我不懂财务,他们要求怎么编写,我配合就行了,”王祥林说。京华山一测评“喷施宝”的市盈率为7.2倍,乐某和吕少兰提出无形资产不能算入总资产,建议以提高销售额的办法解决市盈率问题,“吕少兰说对今后预期进行适当夸张,是海外公司的常用做法。她还要求‘喷施宝’不得将有关数据直接提供给‘野村’,以免造成混乱,”王祥林说。
王祥林向记者出示了一本水麒梁使用的工作笔记,在1999年11月29日至12月7日间的一页写着“寻求回购的可能性;散布流言、压制舆论,争夺人事权,公章等”字样,王祥林从时间上推断,它或者是王惟尊、水麒梁等人密谋的记录,或者是吕少兰某次对王、水等人的“面授机宜”。
难以撇弃的罪名
王惟尊揭假赢得了许多人的喝彩,但由于法律上的“麻烦”,这种喝彩很快转为质疑。他把“喷施宝”账务凭据和有关证照交给“野村”后,与其他人一起得到的42万多港元,还有任职期间与水麒梁虚构“直销部周转金”提取的13.1万元,使得“公司人员受贿”和“职务侵占”这两项罪名,像一贴狗皮膏药粘在身上。对于王惟尊和吕少兰来说,惟一能“翻盘”的是“野村”以造假骗取投资将“喷施宝”告上法庭,他们作为证人出庭作证。但2001年8月“野村”与 “喷施宝”一纸和约,成了对他们釜底抽薪的打击。
“公司人员受贿”和“职务侵占”成了“揭假英雄”王惟尊的“软肋”。吕少兰只是“喷施宝”的投资方“宝时”公司的外方股东,而不是他服务的“喷施宝”的股东,决定和支付薪酬的只能是“喷施宝”的董事长王祥林,但他却拿不出任何王祥林关于给予其所声称数额的年薪的文字凭证。而作为一个据称是MBA 中的佼佼者,居然在聘用方没有明确其薪酬的情况下,放弃原来公司的优惠待遇,携带一班人马进入一个生疏的企业,表现得如此没有“职业水准”,这是为什么呢?
2000年11月,王惟尊被捕,因为媒体的关注,他成为备受瞩目的落难的“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被呼吁“公正解决”,入狱9个月后获取保候审;2002年7月,检察机关对他作出不起诉决定。2004年10月,水麒梁被北海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职务侵占罪”成立,判处有期徒刑5年,检察机关随之撤销了对王惟尊的不起诉决定,发出《逮捕决定书》;今年8月,当北海市警方赶往其任教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时,查明王惟尊早在4月8日逮捕令发出后的第三天,向学校递交了辞职书,东渡日本。
“揭假英雄”身陷囹圄,最后以待罪之身潜逃出国。在聚讼纷然的媒体报道中,王惟尊身上汇聚着太多的矛盾:他是“喷施宝”的职业经理人,其效力的应是公司董事会和董事长王祥林,但从进入公司伊始,他更像是给“喷施宝”贷款的“野村”方代表吕少兰的人;他出于“正义”揭假,却既不对公众披露,也不向司法机关举报,而是将相关凭证拿给“野村”代表吕少兰,并接受了使自己陷入法律绝境的数十万元的报酬;他以“诚信”自诩,对假账眼中搀不得沙子,却为个人薪酬虚构名目逃避缴纳个人所得税。
事件小结:一方面随着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职业经理人选择跳槽到民企;另一方面,因为民企野蛮生长过程中的种种不规范和管理问题,职业经理人的民企之路也常常伴随着许多麻烦,甚至如喷施宝案中的王惟尊那样惹上官司。(来源:会计师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