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票制的实行,对于生产企业、商业、代理商都是巨大的挑战,传统“多票制”营销模式面临如何转型升级压力,传统的费用票据风险转移及利益分段消化链条被斩断,利益聚焦于医药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药品价格的追溯机制将逼迫生产企业选择高开方式,随后则面临着高返下的虚开发票风险与显性税收成本加大,而大批中间代理商或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会否将在这次整治风暴中被淘汰出局?医药生产企业、代理公司风险如何防控?靠过票生的中间层原有价值丧失,基本上变成配送功能企业,药企新政,代理商如何提前布局、个人生存链条将如何改变?
而这一切的背后,财税功能如何发挥将成为重中之重,更是首要问题,两票制落实即强制性要求商务、发票、资金处理流程达标,高开高返高开票,医药营销的特性决定了大量的营销费用需要体现岀来,营销费用的处理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商务体系,增值税专用发票如何合规开具与抵扣?财务规划、合理避税等核心问题如何解决?资金垫付、转移压力如何解决?
【痛点】
1、不按规定设置账簿,隐瞒销售收入。
医药生产、批发企业少记销售收入,造成申报不实。医药零售行业纳税人多为私营企业和个体业户,一定程度的存在着账目混乱、账目不健全、账外经营,甚至不建账、刻意隐瞒销售收入、现金往来搞体外循环等现象,致使涉税检查工作难度较大。有些医药公司采用不开发票、收入不记账或不全部记账的方法,将收入直接坐支或存入个人账户;还有的公司采用票据结算时,不注眀票据去向,存在套现的嫌疑。由于企业收入不实,造成其收入低、成本高、利润少,从而达到偷逃税款的目的。形成偷税。
2、虚列或多列费用
以批发为主的医药经销企业为了销售更多的药品,对零售药店或业务经销人员按销售额给予一定比例的业务费用,而这些费用在账务上无法处理,因此,这些企业往往采用虚列或多列其他费用的方式来进行账务处理,如通过虚开会议费、招待费、虚列人员工资等形式处理业务费用,还有一些医药企业对应进行纳税调整的项目不调整,影响企业所得税。
3、不按规定使用发票,少缴税款。
由于消费者索取发票意识不强,药店在销售时不主动开具发票,导致药店有机会不按规定入账,少记收入;零售药店从上级经销商手中购进药品时,不索取发票,仅以发货单、提货单等代替发票,使一二级经销商有机会任意调整销售收入,少缴税款。即使销往各公立医疗机构的药品,由于医疗机构不缴纳增值税,导致有的只索取普通发票,甚至不要发票,而发票进入医疗机构的多为以个人名义代开的发票,将从生产企业到各级经销商等几个环节的增值额一并抹杀,造成少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
4、商品成本结转不正确,影响企业所得税。
医药经销企业由于销售的药品品种多,每种药品的利润率不一,而个别医药公司,为了人为的调节利润,经常在成本结转上做文章,库存商品核算混乱,不是按照规定结转商品销售成本,而是按照费用支出来确定成本结转的多少,以达到不盈利或少盈利的目的,而有的采用售价记账的医药公司,不正确结转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从而造成少缴企业所得税。
5、税款抵扣存在漏洞,导致税收流失。
医药管理改革后,医药经销企业进货渠道较多,进项税款抵扣的随意性和灵活性增大。以某市医药公司为例,该公司作为集中核算机构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对其下属分支机构取得的进项税由公司统一抵扣,对每笔进项业务的日期、品种、数量、用途等缺少应有的了解和监督,进项税的真实性和合法性难以认证,出现随意抵扣和蓄意增大进项税等现象。有的串通厂家改变货物品种抵扣,有的将一些非应税项目变更后作进项抵扣,有的甚至凭空抵扣。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6、虚开收购发票现象泛滥,以此冲抵正常票或代开票的销项税金,从而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
例如:在对一户医药行业的检查中发现大量收购发票,以村民的名字开具的收购发票金额高达十几万元,通过到周边的几个县开展外调,发现该单位开具的收购发票没有一份是真实的,甚至有些村委会出具的“自产自销证明也属伪造。而涉票的村民们实际上有的仅销售几百元;有的村民根本没有售出过中药材。
【需求】
1、利润太高,所得税太高,很多企业虚增成本,导致账务混乱,包括高工资个税的向题
2、回扣问题,商业贿赂>本身违法,成本不能列支,导致账面往来过大,容易被查到
(内、外模式下佣金报销提取的要求与转变应对,什么是合规票据,专用发票与普通发票的选择,会议费仅仅是发票问题吗,药企的费用出口在哪里,货款与返利是否可以继续抵销,差旅费中的涉税处理,信用管理中的税务处理)
3、增值税专用发票问题,为降低成本,要买发票,50万可判10年
附:高工资行业都存在个税问题
4、不健全核算难以适应增值税规范化要求(财务核算的要求与转变应对、税务风险点)
5、承包经营与增值税规范化管理相错位(货物流通过程中要求与转变应对、税务风险点)
6、医药行业税收管理滞后
7、厂商联手逃避税收管理。(资金结算的要求与转变应对、税务风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