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留抵退税企业一定要注意防范涉税风险

增值税留抵退税企业一定要注意防范涉税风险

财税实务课堂2022-04-28
注 意税务风险培训

骗取留抵退税惯用伎俩

1. 采取虚增进项的方式,比如取得虚开的专票抵扣。

2. 延迟确认收入比如未按规定的纳税义务时间确认销售收入、或者存在销售行为发生并已收款,但是通过往来挂账不结转收入的情况。

3. 隐匿未开票收入从而减少销项的,比如个人卡收款不做收入、现金收款不申报、或者通过注册空壳小规模纳税人企业违规享受低税率或者免征优惠转移销售收入。

4. “借壳”骗取退税比如利用关联企业转嫁增值税留抵税额。

5. 虚假申报比如红字冲减收入进行虚假申报。

6. 通过农产品收购发票的抵扣骗取留抵退税。

7. 用于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简易征收等的增值税未做进项税额转出从而虚增留抵。

8. 存在进销不符、进销倒挂、发票回流等涉税疑点从而发现企业恶意骗取留抵退税。 

严惩骗取留抵退税行为

对恶意造假骗取留抵退税的企业应依法从严查办:

1、按规定将其纳税信用直接降为D级

2、采取限制发票领用

3、提高检查频次等措施

4、同时依法对其近3年各项税收缴纳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延伸检查其上下游企业。

5、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增值税留抵退税风险自查提纲

一、虚增进项税额

1. 用于抵扣进项税额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否真实合法:是否有开票单位与收款单位不一致或票面所记载货物与实际入库货物不一致的发票用于抵扣。

2. 用于抵扣进项税额的运输业发票是否真实合法:是否有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非正常损失的货物(劳务)、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劳务)所发生的运费抵扣进项;是否有与购进和销售货物无关的运费申报抵扣进项税额;是否有以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发票和国际货物运输发票抵扣进项;是否存在以开票方与承运方不一致的运输发票抵扣进项;是否存在以项目填写不齐全的运输发票抵扣进项税额等情况。

3. 是否存在未按规定开具农产品收购统一发票申报抵扣进项税额的情况。具体包括:扩大农产品范围,把非免税农产品(如方木、枕木、道木、锯材等)开具成免税农产品(如原木);虚开农产品收购统一发票(虚开数量、单价,抵扣税款)。

4. 用于抵扣进项税额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是否真实合法;进口货物品种、数量等与实际生产是否相匹配。

5. 发生退货或取得销售折让是否按规定作进项税额转出。

6. 从供货方取得的与商品销售量、销售额挂钩的各种返还收入,是否冲减当期的进项税额。是否存在将返利挂入其他应付款、其他应收款等往来账或冲减营业费用,而不作进项税额转出的情况。

7. 用于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服务、无形资产和不动产是否抵扣进项税额。

8. 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以及相关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和交通运输服务是否抵扣进项税额。

9. 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不包括固定资产)、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和交通运输服务是否抵扣进项税额。

10. 非正常损失的不动产,以及该不动产所耗用的购进货物、设计服务和建筑服务是否抵扣进项税额。

11. 非正常损失的不动产在建工程所耗用的购进货物、设计服务和建筑服务是否抵扣进项税额。

12. 购进的旅客运输服务、贷款服务、餐饮服务、居民日常服务和娱乐服务,是否抵扣进项税额。

二、虚减销项税额

1.销售收入是否完整及时入账:是否存在现金收入不按规定入账的情况;是否存在不给客户开具发票,相应的收入不按规定入账的情况;是否存在以货易货、以货抵债收入未记收入的情况;是否存在销售产品不开发票,取得的收入不按规定入账的情况;是否存在销售收入长期挂账不转收入的情况;是否收取外单位或个人水、电、汽等费用,不计、少计收入或冲减费用;是否将应收取的销售款项,先支付费用(如购货方的回扣、推销奖、营业费用、委托代销商品的手续费等),再将余款入账作收入的情况。

2.是否存在视同销售行为、未按规定计提销项税额的情况:将自产或委托加工的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个人消费,如用于内设的食堂、宾馆、医院、托儿所、学校、俱乐部、家属社区等部门,不计或少计应税收入;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用于投资、分配、无偿捐助、赠送及将外购的材料改变用途对外销售等,不计或少计应税收入。

3.是否存在开具不符合规定的红字发票冲减应税收入的情况:发生销货退回、销售折让,开具的红字发票和账务处理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4.向购货方收取的各种价外费用(例如手续费、补贴、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运输装卸费等等)是否按规定纳税。

5.设有两个以上的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到其他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用于销售,是否作销售处理。

6.对逾期未收回的包装物押金是否按规定计提销项税额。

7.增值税混合销售行为是否依法纳税:对增值税税法规定应视同销售征税的行为是否按规定纳税;从事货物运输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发生销售货物并负责运输所售货物的混合销售行为,是否按规定缴纳增值税。

8.兼营销售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的纳税人,适用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的,是否按规定分别核算适用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的销售额;对不分别核算或者不能准确核算的,是否按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的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缴纳增值税。

9.按照增值税税法规定应征收增值税的代购货物、代理进口货物的行为,是否缴纳了增值税。

10.免税货物是否依法核算:增值税纳税人免征增值税的货物或应税劳务,是否符合税法的有关规定;有无擅自扩大免税范围的问题;兼营免税项目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其免税额、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计算是否准确。

11.是否存在不按文件规定的时间确认收入,递延纳税义务。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并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纳税人提供建筑服务、租赁服务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纳税人从事金融商品转让的,为金融商品所有权转移的当天;纳税人发生视同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情形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服务、无形资产转让完成的当天或者不动产权属变更的当天;增值税扣缴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的当天。

12.企业是否存在不符合差额征税规定,而按照差额征税方法计算增值税的情形。

三、企业基本面风险

1、税务登记信息

登记自然人信息是否异常(年龄,外地身份证、集中注册等)、与风险人群是否关联(法、财、办)、是否关联非正常户登记信息、登记地址有无异常(一地多照,注册地址不真实等)等;

2、发票领取

领票人有无异常信息(如同一人为多户领票等)、发票增量增版时间间隔有无异常、工商、税务、一般纳税人登记、票种核定间隔时间异常、发票增量增版幅度有无异常等;

3、发票取得

有无从风险对象取得发票、取得发票品目是否与经营范围关联、取得发票品目类别占比是否异常(如一定期间取得与经营范围不符的品目占比较高)、取得发票品目变化是否异常、取得高风险项目发票等;

4、发票开具

有无开具发票给风险对象、开具发票品目是否在经营范围内、开具发票品目类别占比是否异常(如一定期间开具与经营范围不符的品目占比较高)、开具发票品目与取得发票品目是否关联、开具发票品目变化是否异常、发票增量增版后开具品目变化是否异常、开票地址是否异常、开具专票与普票占比是否异常、一般计税项目有销项没有进项、大量作废发票等;

5、纳税申报

未按期申报、申报后不按期缴纳税款、有申报比对异常项目、大量填报差额扣除项目、大量填报计算抵扣项目、虚假填报免抵退税收入、加计抵减项目申报异常等;

6、日常信息

注册地址是否真实、注册人员信息是否真实、是否盗用注册信息、是否走逃失联、是否一址多照、经营是否存在异常、雇佣员工是否真实、经营情况与注册经营范围是否一致等;

四、留抵退税申请风险

1、企业行业类型判断错误,应享受政策的没享受或者不该享受政策的享受了;

2、企业所得税、财务报表、增值税申报表中营业收入(销售额)、资产总额填写错误,导致企业划型错误;

3、在申请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政策还是留抵退税政策的选择中,决策失误导致公司利益受损;

4、未及时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导致公司利益受损;

5、不应申请享受增值税留抵退税而申请享受带来风险:被税务机关处罚导致公司经济利益受损;公开曝光骗税案例导致企业声誉受损;本企业三年账务被税务稽查;给上下游企业带来的税务检查风险。






本文就为大家整理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一门课程对标一流实践,全案例解析企业风险管理,本课程基于对领先企业风险管理案例深度部析,基于具体例看如何进行具体操作,深入闸释企业集团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的过程,融合战略的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等,从而帮助企业增强竞争力、控制力和抗风险力。欢迎报名预约!

点击查看更多

相关内容推荐

索取:《2022年课程体系计划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