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降准、窗口指导给予银行额外MLF用于贷款及信用债投资、调整MPA广义信贷的挂钩系数……信贷额度放松被陆续证实的情况下,下半年的信贷数据和投向备受关注。
从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情况来看,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已经在7月份初显,部分大行、政策性银行将在下半年,尤其是三季度加快基建类、融资平台类贷款的信贷投放。
部分中小银行虽然信贷额度紧张的问题得到缓解,但在资管新规的环境下,资本金不足仍将制约资产端投放,下半年信贷投放仍以零售、小微贷款为主,并维持对部分优质对公客户、平台客户的投放力度。
对于7月份的贷款增量,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政策调整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时滞,对信贷数据、社融数据仍然在逐步呈现效果的状态中。综合各方数据预计,7月新增贷款约为1.2万亿元,同比多增46%,环比少增35%,社融增量则将继续低于新增贷款。
基建投资有望反弹
券商中国记者获悉,工行公司部近期对各分行下发文件,明确要求“推动全行抓住当前政府鼓励投资、特别是基建领域投资的有利窗口期,加大重点区域、优质业务、重大项目资源储备,特别是基础设施、棚户区等领域项目储备”,并指出“原则上公司贷款有效储备不得低于两个季度的投放额度,并做好随时投放的准备,特别是对重大在建工程项目要加快投放”。
信贷投向调整的背景,则是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要保障城投平台合理融资需求”等要求。
“从满足资金需求的角度来看,一方面,这将体现为地方政府债下半年加快发行,毕竟上半年发行偏少,只占全年额度不到20%;另一方面银行下半年加大基建类贷款的供给,尤其是传导效应明显、资本充足水平较高的大行、政策性银行。”一位外资行资深研究人士认为。
在这之前,上半年基建投资增速明显回落。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邢志强日前在媒体会上表示,这与今年以来对表外非标的治理,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加强监管有关。
一位国有大行华南地区分行人士就对记者表示,受政策影响,上半年该分行平台类贷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可以受理、储备,但不审批,平台类贷款增量明显减少,“平台类贷款、房企贷款都没怎么做,民企的需求又不高,这样一对比,上半年的增量还是消费、按揭和一部分小微。”
他也表示,7月下旬政策导向调整后,储备的部分平台类贷款也走上了正常审批流程,具体项目覆盖水电、交通等主要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邢志强也预计,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长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区域不平衡发展带来的基建投资需求,二是三大攻坚战中环保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污染、水治理、空气污染等。
工行公司部前述文件则指出,在做好交通、能源、城建等基础板块的同时,要持续加强新市场拓展,包括幸福产业、先进制造业、物联互联领域拓展力度。
实际落地效果待观察
与大行严格执行政策导向相比,大部分中小银行在安排下半年信贷投放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或许更多。
一位大型股份行资负部人士对记者表示,中小银行可能还是要在安排区间内的信贷投放前先确定3个问题的答案。“一是表外回表带来资本承压之下,是否具备投放能力;二是当前信用环境下是否有投放意愿;三是合意贷款客户是否有融资需求”。
“资本确实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以我行为例,核心资本比红线高出不了太多,除去拨备的要求,留给信贷方面的就不太多了,只能以资本节约型的零售贷款为主,小微贷款因为风险因素,占比达标就行。”一位华中地区城商行计财部负责人称。
西南证券(600369,股吧)日前的一份研报也指出,在资管新规存在环境下,金融机构资本金不足将抑制资金投放能力。“虽然资管新规细则做了较多柔性化处理,但资管新规的存在依然对表外融资形成约束。特别是资管新规对非标投资的严格管控,意味着资管产品对接非标资产的规模依然将持续收缩。而表外资产回表则会对金融机构产生较强的资产负债表压力。”
除了资本规模对信贷投放的限制外,不可忽视的还有中小银行投放意愿与合意贷款客户融资需求的匹配问题。
“今年总行的导向是普惠、三农,落到地方分行实际经营层面,要考虑的因素则更多,譬如要做小微,成本和风险就是两个关键因素,我们分行偏好的是产业链上的优质小微企业,但和零售贷款相比,小微占比还是相对较低。”一位股份行华中地区支行行长对记者表示。
另一家股份行一位江西地区分行人士则表示,其所在的区域经济情况不是太好,民营企业再投资和融资的需求有限,“那不管政策怎么变动,融资需求结构就在那里,企业贷款需求不够旺盛,只能更多的偏向零售,以及部分优质的对公贷款、平台类贷款”。
他也提及,此前该分行平台类贷款、开发贷占据较多信贷资源,增量又主要留给零售,因此本身留给民企的信贷资源也不太多,“等于说供给端此前的结构分化也是比较明显的”。
“个人认为还是传导时间和路径问题,中央层面的政策导向是小微、基建,落到大行、中小行、银行分行身上都不太一样,信贷额度是会松一些,但松多少,放松之后能有多少有效投放,突然放松之后是不是能及时转向,这都需要进一步观察。”一位上市城商行高管对记者表示。
7月信贷增量预计约1.2万亿
虽然7月份出现了一系列促进信贷增长的政策信号,但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政策出台的时间以及执行的时滞效应,相应政策对8月份信贷和社融数据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
而回到7月份本身,政策传导的效果预计相对有限。“额度是趋宽松的,不过定向降准释放的资金要投向小微企业,还需要时间,国常会后银行有时间加大基建领域信贷供给,8月将更为显效。”前述外资行资深研究人士认为。
国泰君安一份研报认为,监管层后续或将推出更多措施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和效果。
天风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廖志明预计,依据过往3年信贷投放规律、政策较大调整以及7月央行推出MLF激励,7月新增贷款为1.2万亿元,同比多增46%,环比少增35%。他也认为,在内有经济下行压力外有中美贸易摩擦长期化之下,政策已较大调整,由紧信用走向宽信用,贷款多增预计是常态。
数据显示,7月往往是信贷投放小月,为三季度后两个月留出投放空间,其中去年7月信贷新增仅为8255亿元。此外,三季度信贷投放一般呈现逐月上升的季节性特征,7月往往是三季度新增贷款最少的月份。“主要是半年度考核和财报大关刚过,银行普遍在7月处于调整和谋篇布局下半年的状态。”一位国有大行总行研究部门人士称。
此外在社融规模方面,分析人士普遍预计,7月社融将延续5月份以来“社融增量规模小于新增贷款”的局面,仍将低位徘徊,影子银行压缩力度放缓的效果可能从8月份开始才会逐渐显现。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一方面,在理财细则发布前,部分金融机构处于观望状态;另一方面,7月20日央行发布资管新规执行通知指出过渡期内金融机构可以发行老产品投资新资产,但老产品整体规模应控制在《指导意见》发布前存量产品的整体规模内。“因此非标融资仍面临一定的收缩压力,7月新增社融规模可能低于新增贷款”。
本文来源: 券商中国,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