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及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给实体经济、工业企业、制造业的减税效果是实实在在的,给这些企业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谋发展的帮助也是实实在在的。
2012年至2016年,我国GDP增幅从7.8%逐步放缓至6.7%左右。虽然增幅降低了1.1个百分点,但这个6.7%左右的增幅是在我国经济规模已超过10万亿美元基础上实现的,是在质量提升、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动能转换中实现的。
近年来,为了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我国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税制改革和减税政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1月12日在京召开的全国税务工作会议提供的几组数据足以佐证:
一是2012年在上海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始实行营改增试点,到2016年5月1日在金融业等四大行业全面推开,逐步实现了对所有货物、服务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的全覆盖。
二是先后4次扩大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适用范围,从年应纳税所得额3万元逐步提高至30万元。
三是两次放宽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营业税条件,从月销售额5000元提高至3万元。
四是两次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范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中关村税收优惠政策。
五是对6个重点支持行业实行更加优惠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而后扩大至10个行业。
六是有序扩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范围,简化认定手续,等等。
随着上述以减税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税制改革和优惠政策持续加力,税务部门组织的税收收入增幅从2012年的11.3%下降至2016年的4.8%,下降了6.5个百分点,比同期GDP增幅降得更多。尽管这其中有多种因素,但减税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强调,税制改革和减税政策不仅直接降低了企业税收负担,而且助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经济稳增长和市场增活力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营改增步步扩围不断惠及工业企业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税制改革和减税政策的基本取向。营改增及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惠及了工业企业等实体经济,产生了非常积极的效应。
就营改增来讲,工业企业是原增值税纳税人,本身不在营改增范围之内。但由于他们取得新扩围企业营改增以后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进行抵扣,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王军称其为营改增的“净受益者”。
而且,随着营改增范围的逐步扩大,5年来他们享受的净减税也越来越多。2012年至2015年,以工业企业为主的原增值税纳税人从“3+7”行业增加抵扣减税分别为237亿元、802亿元、1020亿元、1220亿元,呈逐步增加的趋势。特别是2016年减税规模继续扩大,1—4月原增值税纳税人从“3+7”行业增加抵扣减税406亿元,5月份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以后,可抵扣进项进一步增加,5—11月除获得“3+7”行业抵扣减税652亿元外,还获得四大行业抵扣新增减税528亿元。这样,2016年1—11月,原增值税纳税人已合计减税1586亿元,约占全部营改增减税额的三分之一。
王军从工业增值税与工业增加值的比值变化情况验证上述结论:2012年这一比值为9.88%,随着营改增试点范围不断扩大,抵扣不断增加,这一比值逐年下降到2013年的9.59%、2014年的9.41%、2015年的9.21%。目前,国家统计局尚未公布2016年工业增加值,由于工业增值税同比下降0.9%,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11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一降一升,2016年工业增值税与工业增加值的比值肯定会更低一些。
另外,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税金(包括应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下税金等)与营业收入的比值,从2012年开始逐年下降,2012年至2015年分别是5.8%、5.77%、5.6%和5.36%。
“这些都说明,营改增及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给实体经济、工业企业、制造业的减税效果是实实在在的,给这些企业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谋发展的帮助也是实实在在的。”王军说。
营改增扶小企业上马再送一程
去年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的1069万户纳税人中,小规模纳税人934万户,占全部试点纳税人的87%。营改增对小企业的扶持作用既充分体现在了制度设计上,也充分体现在各级税务部门的纳税服务上。
就制度设计而言,营改增政策规定,对小企业按3%的征收率实行简易征收。如果原来缴纳5%的营业税,营改增以后征收率降为3%,负担水平直接降低40%;如果他们原来缴纳3%的营业税,表面上只是税负平移,但实际上计税依据发生了变化,原来营业税的计税依据是含税价,增值税的计税依据则是不含税价,这样换算以后税负也是下降的。
就纳税服务而言,国家税务总局根据营改增各阶段工作重点,先后4次分别出台了各20项共计80项纳税服务措施。统计结果显示,去年5—11月,全国四大行业新纳入营改增的934万户小规模纳税人税负平均下降了26.7%。
企业改善管理对营改增减税政策落地很重要
营改增作为一项税制改革措施,与直接减免税不完全一样,更需要企业根据制度要求的变化,加强和改进内部管理、提升经营品质,尽量多地获得进项抵扣从而降低税负。
不久前,国家税务总局对餐饮住宿企业的实际减税效果进行了“回头看”。数据显示,5—11月餐饮业实现减税89.5亿元,税负下降50.65%;住宿业实现减税38.9亿元,税负下降36.7%。特别是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对333户属于一般纳税人也就是规模较大的酒店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与应缴纳营业税相比,这些酒店越是管理水平高的,更新改造力度大的,进项税额抵扣越充分,税负下降越明显。
麦当劳在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以来,自营门店增值税税负明显降低,由2016年1—4月的4.9%降至5—11月的0.6%,同期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下降了3个百分点。这一变化,一方面是营改增引入了抵扣机制,同等重要的是麦当劳及时升级了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抓住政策调整契机,通过采购体系、原材料加工、物流配送等方面的专业化分工,优化产品链条,经营模式更加灵活,运营效能进一步提升,实现“应抵尽抵”,税负大为减轻。
▎本文转载自中国财经报,作者贾学颖,再转载请注明原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