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一下,政府应答。
刚刚完成网约车市场整合的滴滴,在国庆假期刚过的10月8日,碰到了大麻烦。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发布网约车细则征求意见稿,基本体现在三个方面:限本市司机、限本市车牌、限轴距2700毫米以上的B级车。这些条件如果实施,对滴滴的负面影响巨大。
滴滴的回应虽然很快从微博上删除,但是其内心的郁闷流淌在字里行间。
各地征求意见稿颁布4天后,10月12日,马化腾在中外创客领袖座谈会上提出网约车不要一棒打死。李克强总理表示,这个问题听到了,基本原则是明确的,会要求有关城市进行研究。
为什么是马化腾提这件事?
早在2013年5月,腾讯便投资滴滴打车B轮1500万美元。2014年1月,腾讯追加投资滴滴C轮3000万美金。在随后的数轮融资中,腾讯均扮演领投角色,是滴滴的战略投资者。据财新网报道,随着8月滴滴出行并购优步中国之后,腾讯将在新公司中持有股份11.4%。
大股东郁闷的是自己多年的投资可能打水漂了。
事实上,滴滴一直游走在政策的边缘,也就是学术文献中所谈到的“政治风险”(PoliticalRisk)。
政治风险常常分为两大类:宏观政治风险和微观政治风险。宏观政治风险对一国之内的所有企业都有潜在影响,如“恐怖活动”、“内战”或“军事政变”等。微观政治风险仅对特定企业、产业或投资类型产生影响,例如设立监管机构或者改变行业管理模式等。
在中国这样的中央集权国家中,宏观政治风险似乎较低,但是微观政治风险持续存在。甚至政府换届、官员调动都可能使得原有的政策发生改变,这可能同时影响到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的行为。
现有的研究发现,在中国省一级政府换届之前,当地的上市公司为了减少政策变动的影响,显著减少了当年的投资;而投资者在对公司定价时也充分考虑了不确定的因素,在官员变更当年,本地企业股价波动率显著提高。有趣的是,如果企业管理者有比较强的政治身份(例如担任人大代表)和政商网络,则可以弱化政府换届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那么企业管理者有政治关系就好吗?研究又发现这样的企业,虽然投资比较稳定,但是长期绩效是差的(估计精力都在关系上了)。
一句话,政治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作者刘浩老师,来源高顿。原创文章,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高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