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违规屡禁不止 违规成本亟需加大

会计违规屡禁不止 违规成本亟需加大

高顿财务培训2014-01-06

  编者按:笔者认为,谈到会计违规,不可避免地要谈到处罚,处罚力度如何从根本上决定了能否根除会计违规存在的土壤。在不少人看来,会计违规之所以屡禁不绝,是因为违规成本太低,被处理的基本上是“虾米级”的企业,而且违规单位可能会在财政部门的监督下进行整改,比如调整会计账务、补缴相关税款,或者交纳罚款。

  财政部近日发布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部分被检查单位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其中,包括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在内的多家公司被点名,个别企业涉及违规资金甚至数亿元。财政部首次对企业下达了管理建议书,督促企业加强内控、提升管理水平。为何会计违规屡屡出现?财政部下发的“管理建议书”对减少企业会计违规现象是否有效?如何从根本上真正治理会计违规现象?

  不可否认,财政部派出精兵强将对企业的财务进行质量检查,可以回应社会公众对企业存在财务问题的关注,也可以摸清企业的财务情况,为未来相关政策的制定、管理思路的调整提供依据,这固然值得肯定。但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是,企业会计违规现象不只在一两个企业中存在,如果回看过往的新闻,会发现 “多家企业会计违规”这样的报道屡见报端。不少人认为会计违规事件已让人感觉不足为奇了。企业敢于违规是为了逐利,但却有损于市场的规范发展。如何有效地减少甚至杜绝会计违规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笔者认为,谈到会计违规,不可避免地要谈到处罚,处罚力度如何从根本上决定了能否根除会计违规存在的土壤。在不少人看来,会计违规之所以屡禁不绝,是因为违规成本太低,被处理的基本上是“虾米级”的企业,而且违规单位可能会在财政部门的监督下进行整改,比如调整会计账务、补缴相关税款,或者交纳罚款。该补的款项补上,被罚的钱交上,遭到“警告”或者暂停执业,这是不少企业为会计违规付出的代价。这种代价相对于企业违规追逐的利益来讲,实在是太小,这直接导致违规企业即便遭到处罚也不疼不痒,更不会让其他企业有“引以为戒”的念头。这样一来,何谈处罚的威慑力?企业敢于“络绎不绝”地违规也就不难理解了。

  所以,若让会计违规消失,就必须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不仅要处罚违规企业本身,还必须严惩相关责任人,这就包括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人员。要对敢于违规的人予以经济处罚甚至刑事处罚,这样才能真正去震慑违规企业,以正法律法规的威严。

  此外,减少甚至杜绝会计违规不能停留在喊口号上,必须有制度、有行动。为什么会存在会计违规,很大程度上与内控制度不完善有关。近几年,财政部、国资委和证监会都在不同场合强调企业内控的重要性,内控制度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必须落实到行动中。相关企业应该认识内控的重要性,应该建立适合自身情况的内控体系,严格内控流程,提高造假的难度,减少财务数据造假的可能。把所有违规的可能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并且保证制度不折不扣地执行,可以从根本上遏制会计违规的出现。(财会信报)

点击查看更多

相关内容推荐

索取:《2022年课程体系计划表》【新】